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次级洞巢鸟是鸟类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巢址资源竞争对其繁殖优势度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鸟类群落动态的内在影响机制。2013-2014年3-7月,作者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对大山雀(Parus major)、普通?(Sitta europaea)、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以及沼泽山雀(Parus palustris)4种洞巢鸟巢址选择的生态位与其在群落中的繁殖优势度进行了研究。研究期间共记录利用天然树洞和人工巢箱繁殖的大山雀88巢、普通?87巢、白眉姬鹟65巢、沼泽山雀27巢。大山雀的繁殖优势度最大(0.330),依次为普通?(0.326)、白眉姬鹟(0.243)以及沼泽山雀(0.101)。对4种次级洞巢鸟巢洞利用及巢址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洞口面积、巢距地高因子、巢树胸径因子以及巢洞类型是影响其巢洞选择的主要因子;树冠盖度、灌木盖度以及灌木高度是影响其巢址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4种次级洞巢鸟利用的巢洞因子与巢址因子以及巢洞类型的生态位均有重叠,大山雀与白眉姬鹟以及普通?在六种因子(除巢洞类型)中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均大于0.6),白眉姬鹟与普通?在六种因子中生态位重叠值较高(均大于0.6),沼泽山雀与大山雀、白眉姬鹟以及普通?在洞口面积、巢树胸径以及灌木高度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均大于0.6),在巢距地高、灌木盖度以及巢树树冠盖度的生态位重叠值较低(均小于0.6)。大山雀与白眉姬鹟以及普通?、白眉姬鹟与普通?对于巢洞类型的利用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均大于0.5),沼泽山雀与大山雀、白眉姬鹟以及普通?在巢洞类型的利用生态位重叠值较低(均小于0.4)。说明4种次级洞巢鸟在巢洞因子与巢址因子的选择与利用上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大山雀在筛选出的7种因子(除灌木高度和灌木盖度)的生态位最宽,依次为普通?、白眉姬鹟以及沼泽山雀。将生态位宽度与4种次级洞巢鸟的繁殖优势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4种次级洞巢鸟在六种因子的生态位宽度与繁殖优势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巢树胸径因子的生态位宽度与4种次级洞巢鸟的繁殖优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4种次级洞巢鸟在繁殖期所占据的生态位越宽,其繁殖优势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