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作品尤其是文学经典是一个国家语言和文化深厚积淀的载体,如何翻译和传达文学经典特别是典籍中所蕴含的中国特色文化及特色表达,通过典籍外译助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一直是译界乃至整个学界的重要议题。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隐身理论基础上提出的译者现身理论,强调不同国家语言和文化间的差异,主张采用阻抗式即异化翻译策略和使用副文本使译者和异质的源语语言和文化在译作中现身,改变长期以来由于归化传统而引起的译者隐身、源语“透明”假象,保留原文的异国情调、凸显译者的重要地位。译者现身肯定了源语和目的语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通过定位译者在译作中的声音及其话语在场,使译作读起来像译作而非创作,彰显译者双语语言和文化的“调停者”而非“破坏者”的角色。对译者现身的研究,不仅帮助我们认识翻译本质,也证明了“现身”文本合法有益。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智慧、丰厚的中国语言和文化。罗慕士英译版《三国演义》因其对丰富的中国文化的阐释而独树一帜,享誉世界,堪称学术译作的典范。其出于传递原汁原味中国特色文化考虑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如异化的翻译策略和大量副文本的运用与韦努蒂的译者现身理论中的诸多方面完美契合。本文在研究译者现身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罗慕士英译版《三国演义》进行案例分析,探究译者现身在典籍英译中的具体运用。
首先,本文探讨译者现身的理论渊源、基本内涵、策略方法和理论意义。在文本翻译中,异化翻译是译者现身的“创新性”实践。而副文本起到了引介文本中的译者现身及研究译者现身双重作用。本文还讨论了译者的声音、译者在场、以及译者主体性等相关概念,进一步阐明和界定了译者现身。最后,通过案例研究,分析罗慕士为实现译者现身所采取的异化翻译策略以及译者现身在文本和副文本层面上的体现,研究译者现身在体现源语文化差异中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罗慕士的《三国演义》是译者现身的完美体现,是一部体现中国特色文化内涵的杰作。在强调小说所蕴含的文化差异的同时,异化也是一种文本层面的重要策略,而前言、注释、插图和译后记则是满足不同读者需要、译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异化和副文本策略不仅提高了译者的地位和知名度,还在更大范围内显著提高了小说的受欢迎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罗慕士的翻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智慧、丰厚的中国语言和文化。罗慕士英译版《三国演义》因其对丰富的中国文化的阐释而独树一帜,享誉世界,堪称学术译作的典范。其出于传递原汁原味中国特色文化考虑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如异化的翻译策略和大量副文本的运用与韦努蒂的译者现身理论中的诸多方面完美契合。本文在研究译者现身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罗慕士英译版《三国演义》进行案例分析,探究译者现身在典籍英译中的具体运用。
首先,本文探讨译者现身的理论渊源、基本内涵、策略方法和理论意义。在文本翻译中,异化翻译是译者现身的“创新性”实践。而副文本起到了引介文本中的译者现身及研究译者现身双重作用。本文还讨论了译者的声音、译者在场、以及译者主体性等相关概念,进一步阐明和界定了译者现身。最后,通过案例研究,分析罗慕士为实现译者现身所采取的异化翻译策略以及译者现身在文本和副文本层面上的体现,研究译者现身在体现源语文化差异中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罗慕士的《三国演义》是译者现身的完美体现,是一部体现中国特色文化内涵的杰作。在强调小说所蕴含的文化差异的同时,异化也是一种文本层面的重要策略,而前言、注释、插图和译后记则是满足不同读者需要、译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异化和副文本策略不仅提高了译者的地位和知名度,还在更大范围内显著提高了小说的受欢迎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罗慕士的翻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