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寿棠,清代著名医家,医学世家,在父亲的严格教诲之下,自幼儒医兼修,学习十分刻苦,成年后文武全才、德才兼备,被公认为“才识既高,学术并茂”。石寿棠十分重视经典的学习,崇尚《黄帝内经》、《难经》、《金匮要略》及《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并认真学习和研究,在总结自己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以燥湿为纲的辨证理论,丰富了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石寿棠一生主要有两部著作,分别为《医原》和《温病合编》,其中《医原》为其代表作,全书分为上下两卷,注重天人相应之理,提出了以燥湿为纲论治百病的因机证治。石寿棠以燥湿为纲的辨证理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以燥湿为纲的辨证理论进行研究:1石寿棠的生平简介石寿棠出生于医学世家,七世业医,家庭医学氛围十分浓厚,自幼在父亲的影响下,“儒医兼修”,励志成为“文武全才”之人,师承著名医家吴鞠通,是山阳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医史上百大名医。他曾举孝廉,后官至淮安府候选同知,同年又被江苏巡抚李鸿章招募为幕僚。石寿棠善于思考,学有所悟,著书立说,一生著书多部,现存的只有两部,分别为《医原》和《温病合编》。因其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而声名远播,擅长治疗妇科、内科、温病、儿科等。2石寿棠以燥湿为纲辨证理论探析石寿棠提出以燥湿为纲的辨证理论,将燥湿上升到了与寒热并驾齐驱的纲领性地位,立论新颖,而且理、法、方、药十分完备,进一步丰富了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燥湿辨证理论以阴阳、五行、八卦等理论为基础,认为人身是一小天地,以燥湿来感悟天地之理,提出以燥湿为纲论治百病,分析病因病机,确立治则治法,提出无论外感还是内伤,都是以外解为要,即给邪以出路,治法总以轻开肺气为主。石氏认为燥邪具有“硬、动、缩、干”的特点,湿邪所具有的“重、浑浊不清、软”的特点。石氏以燥湿理论为指导,对203种药物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指出病分燥湿而药分润燥,润药分为辛润、寒润、温润、平润、凉润;燥药又分为平燥、辛燥、温燥、凉燥、寒燥。3石寿棠以燥湿为纲辨证理论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发扬石寿棠学术思想的传承者主要是安徽省六安市的印氏中医,也是山阳医派最具代表性的传承之一。印氏中医师承于晚清医家石寿棠之孙石抚生,当代印氏中医的传承人为印虎和印俊。当代著名中医家任应秋在其主编的《中医各家学说》中称石寿棠的《医原》:“议论风发,分析入微”,“极为精审”。路志正教授也对石寿棠的观点十分赞同,其在《中医湿病证治学》认为“议论精辟”,为“临证典范”,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湿邪不仅在南方多见,北方亦多见,提出“百病皆由湿作祟”的观点。4石寿棠以燥湿为纲辨证理论的临床应用石寿棠提出以燥湿为纲的辨证理论对后世临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除了在外感及内伤杂病的诊疗当中具有重要价值,在妇科、儿科及养生保健中也十分重要。后世医家对燥湿辨证理论的继承和应用主要表现在以燥湿理论为指导,治疗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包括2型糖尿病、湿热神昏、慢性胃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