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文化品格的缺失与重构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aavvv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力推动“文化兴国战略”实施的历史时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繁荣与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民族传统文化繁荣正在影响着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教育领域作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发展和弘扬文化的主力军和主阵地。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要传承文化,突出传统文化教育。现实恰恰相反,面对学校课程缺乏文化内涵的现实状况,提高学校教育课程的文化品格是实现文化繁荣发展和学校文化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201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和教育发展而进行完善和调整。对部分环节进行了修改和细化,有利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课程本身特有的文化品格,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各个组成部分的文化品格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文化教育功能的缺失现象较为严重。本文正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文化品格发展现状下,以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文化品格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文化品格的内涵、课程文化品格缺少的表现与危害等展开研究,最终完成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文化品格的重构。研究结果认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文化品格存在着“源”文化的钟摆式危机、课程的文化依附危机、课程的“主体”文化缺失危机。课程文化品格危机也带来体育与健康课程文化品格的迷失与缺失、体育与健康课程文化核心价值的混沌与无序、体育与健康课程文化主体地位的忽略与丧失;重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文化品格,应该彰显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文化品性,甄选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文化内涵,重视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文化创新,实现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的文化微约束等;展望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文化品格追求与发展,提升体育与健康课程文化品格要注重提高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参与者的文化素养,营造与优化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文化环境,深入挖掘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文化内涵等。
其他文献
手五里穴是历代针灸医籍皆定为禁刺的穴位.笔者拟就这一禁忌的科学依据及其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目的评价盐酸坦索罗辛与吲哚美辛栓联合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确诊为单纯输尿管下段结石(结石均小于8mm)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试验组,口服盐酸坦索罗辛(O.4mg/d)和
研究新闻话语方式对投资者股票交易行为及股价的影响,挑战在于话语方式不容易刻画。鉴于新闻报道的话语权主体即媒体均有鲜明的立场意图,尝试通过财经媒体类型刻画新闻话语方
介绍了传感器电路的干扰类型和电磁干扰的分类 ,并详细阐述了解决抑制干扰的基本方法和抑制电磁干扰的新技术。
水资源是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瓶颈,但是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效率较低。本文利用中东部5省气候变化和农业适应性调查资料,利用Translog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推导出灌溉效率函数,建立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