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子是当代中国一位优秀的抒情诗人。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在不到7年的创作时间里,写下了250余首优秀的抒情短诗。其中,包括小说和文论在内,共近200万字的文学作品。他的一篇诗歌文论《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述说了他对荷尔德林的理解、接受与共鸣。虽然,这篇文论带有散文随笔性质,但诗学观点比较系统、成熟,它们包括:做一个诗人,要热爱人类的痛苦和幸福,歌唱那些应该歌唱的;诗人应在神圣的黑夜走遍大地,为人类寻找精神家园;注重元素写作,将元素和风景结合起来;对荷尔德林后期写作中粗暴、坚硬诗歌风格的指认等。本论文将主要以海子的这篇文论为切入点,以诗歌主题为统摄,由诗歌意象来展开,梳理海子对荷尔德林在诗学上的理解、接受和差异。论文分为5个部分,分别为绪论、正文的三章内容和结语。绪论部分,概述目前有关海子诗歌的研究成果,并说明以海子的这篇文论为逻辑起点的原因和研究价值;第一章,围绕“诗意栖居”与“乡村乌托邦”展开。荷尔德林认为工业化进程以来,诸神离去,世界处于漫漫黑夜,人类无家可归,呼吁人们返归心灵家园,提倡诗意的栖居。尽管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海子却也感同身受,通过村庄、麦子、野花、少女、河流等营造乡村乌托邦,大声喊出“回家”的渴望;第二章,围绕“幸福”与“痛苦”展开。海子认为,荷尔德林的诗歌,歌唱生命的痛苦,让人灵魂震颤。诗人应该歌唱那些应该歌唱的,从尘世中的“幸福”和“痛苦”这两大对立面出发,分别进行咏唱。幸福,包括了生命愉悦的幸福,畅饮爱情的幸福;痛苦,则包括了生存的受难,爱情离去的悲恸;第三章,论述了海子在诗学上对荷尔德林的理解。从诗歌理想和诗艺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海子的诗歌理想是“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诗艺方面,则从“元素”、“粗糙坚硬的诗风”和“诗歌的音乐性”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探讨;结语部分,指出了海子对荷尔德林诗歌的接受与理解,有其私人化的诗学立场和文化背景,这就不免导致偏差和误读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