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表面几何与分子场的特征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理学院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hiqi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质是生命大厦的基石,其活性区域的自动检测对于预测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蛋白质识别、药物设计等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可靠有效的蛋白质活性位点自动检测方法,是当代生命科学和相关学科的共同目标。目前,来自于生物、化学、计算机、数学等领域的科学家们从蛋白质的几何结构和其它各种角度出发,借助于信息科学、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计算化学等手段,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蛋白质的活性位点不但与其三维几何结构密切相关,还与蛋白质分子体系的多种作用力和体系能量的势能场的共同作用(即分子场)密切相关。此外,蛋白质只有在运动过程中才能体现其功能,因此本文分别从蛋白质分子的几何、静态分子场和动态分子场这几个方面出发,充分运用几何、图论、拓扑学和信息学等学科的方法对它们进行研究,以揭示蛋白质活性位点的预测及其局部变构等问题,主要包括:   ·提出一种基于图论的蛋白质一蛋白质对接预测方法。蛋白质的活性位点通常位于蛋白质分子表面的凹腔区域[1],我们首先根据Q形理论检测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显著凹腔区域,然后运用图论中的极大团理论来搜索两个蛋白质在凹腔区域是否存在最佳几何匹配,进而预测它们的对接。   ·提出一种快速检测静态分子场的拓扑变化关键值和关键区域的自动算法。Betti数是刻画流形曲面拓扑性质的拓扑不变量,我们提出一种快速计算流形曲面Betti数的算法,利用它来自动检测分子场等值面的拓扑发生改变的关键值,为从分子场角度检测蛋白质的活性区域提供了新思路。   ·提出一种检测蛋白质分子场在动态变化过程中整体性质发生改变的关键时刻的计算方法。我们借助球面调和分析这一工具,提取蛋白质分子场在动态变化过程中每一帧数据的频谱特征,通过比较这些频谱来判断动态分子场发生整体性质变化的关键时刻,为预测蛋白质在生化过程中发生变构的时刻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   ·提出一种寻找蛋白质在动态生化反应过程中发生局部变构的区域的方法。首先计算出蛋白质分子的动态多属性分子场,然后将每一帧多属性分子场划分为互不相交的子区域,以信息论为基础计算每一个子区域上场数据的信息重要程度。通过分析每一个局部区域的多属性分子场信息重要程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对这些子区域在生化反应过程中是否属于变构区域、在什么时候发生变构做出预测。   我们选取了几个具有典型生化意义的蛋白质体系对上述算法进行验证,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吻合,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对于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和蛋白质识别等关键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
其他文献
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中,海量高维数据的处理常常导致维数灾难,给数据分析和处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流形学习的方法能够找到嵌入高维数据空间中的低维子流形,从而使得维数大
组合序列分布性质的研究是组合数学中最原始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其中一类重要的分布性质是单峰型性质,包括单峰性,对数凹性,对数凸性和PF性质等,它自然的出现在组合,分析,代数,数论,几何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水平的普遍提高,电子计算机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其中计算机模拟算法在其他学科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从而给这些学科的研究提供了算法基础.电子计算机技术中的
一、工作思路rn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5年度结合专业特色,立足行业,服务地方,构建“全员形成合力、全程指导教育、全力拓展市场、全面贴心服务”的“4全”就业工作模式
变结构控制本质上是一类特殊的非线性反馈控制,表现为控制的不连续性。系统受到参数摄动及外干扰时,变结构控制的滑动模态具有不变性。连续变控制控制的理论不能简单推广到离散
曲面参数化是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Graphics)和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Com-PuterAidedGeometricDesign)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广泛应用在CG/CAGD的很多领域.例如纹理映射、散乱
1934年9月下旬,蒋介石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部署第五次“围剿”红军的计划。会议结束的当晚,全套材料就落到了共产党人手里,并很快送到周恩来手中。中央军委马上采取反“围剿
图G的点荫度是G的顶点集V(G)的最小划分数,使得每个点划分集的导出子图是一个森林.图G的一个k-森林染色是指一个映射φ:V(G)→{1,2,…,k},使得每一个点导出子图G[Vi]是一个森林,其
新教改进程中,模块化教学正在受到认同并且推广.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块化更重视实时的现场教学,在日常教学时也更重视培育核心技能.模块化密切衔接了根本理论及学科的实践,能够
本文主要运用Edmonds和Ewing的实现定理研究四维流形K3#2(S2xS2)上的局部线性伪自由作用,   第一章首先介绍了四维流形在群作用下不动点理论的相关结果,同时介绍了国内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