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阳诗的创作到了唐代蔚然成风,成为很重要的创作现象。它既体现了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又展现了唐人独特的精神风貌。是士人在自身生活的特定环境下感悟着的九九重阳日。本文选择对唐代重阳诗的研究,尝试考察唐代士人在重阳节期间的种种心理活动和情感起伏曲线,并通过对重阳诗中菊花意象、登高意象的象征意义分析,揭示唐代士人的文化品格和精神面貌。本文分别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分析:绪论部分主要在分析唐代的重阳诗的发展的基础上,说明唐代的重阳诗中体现的士人风貌。第一章是重阳诗中体现唐人的情感风貌。首先是强化亲情,在重阳节,因亲友常常不在身边,自然会触景生情,忆及昔年此日与朋友共度重阳时的欢乐场面,思念涌动于怀,发而为诗。因此唐代的重阳诗中充盈着士人浓厚的思亲念友情结;其次在追求价值,重阳节,士人通过君臣欢饮、同仁共会、知己雅集去展示诗酒风流的节日盛况。产生了大量的重阳宴集诗。表现其热爱生活、追求享受的世俗精神,从不同侧面展现身份不一的文士生活面貌和情感;最后是珍视生命,重阳节是一个求寿的节日,虽说到了唐代,生命主题淡化娱乐功能强化,但生命主题仍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加之重阳节正值秋季的最后一个月,万物萧瑟,自然会让士人想起生命和人事的代谢,倍感韶光易逝的沧桑,自然会加重其对生命意识的自我审视和把握。因此士大夫开始关注生命本身,直面现实的悲凉和惨淡,思考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第二章选取重阳节的特殊节俗意象—登高与菊花,通过个案分析,探讨唐代士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品格。首先是登高意象,游子登高就难以回避乡土之思,登高是重阳节的重头戏,在重阳节来临时刻,处在羁旅行役和战乱中的士人渴望团聚的心理也会更强烈。重阳登高诗作真实的反映了士人对人生、功名、家园的矛盾心态。又因龙山盛会孟嘉落帽的典故发生在重阳节这天,是节俗活动的一部分,主人公卓尔不群的才华和不同际遇下的风流高格而成为佳话,成为唐代重阳文人情结的一部分,吟唱不休。表现了唐人对名士风度的倾慕和模仿,隐含了对晋代士人潇洒飘逸、旷达疏放的人生情怀的极力追求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其次是菊花意象,自陶渊明开始“菊”被赋予新的、特殊的审美文化意蕴—隐逸、清高的雅品。并与重阳节的习俗相融合,使菊花积淀了独有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唐代大量的“和陶诗”的出现用意在于表达自身的归隐山林之志和旷达疏放的人生情怀。第三章揭示唐代重阳诗的时代特征,由此角切入,探讨在节日特殊氛围内,唐代士人所体现的独特精神风貌。首先是旷达情怀,纵观唐代的重阳诗,无论是重阳送别诗、怀乡思亲诗以及叹老诗,我们得出一个总体的印象,真正叙写快乐的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此类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一种感伤、忧郁的情味和色彩。但仔细看就会发现这类诗实际上并不悲凉,往往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表现唐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情怀。其次是壮烈情怀,通过淡化仪式性的节俗意象、不拘格套的方式,强调佳节享受人生的渴望,彰显着唐人特有的精神气质和人文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