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按照随机对照原则,通过观察患者意识障碍变化、脑血肿吸收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中医症状积分等指标对解毒通络方治疗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所有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均予标准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标准化常规治疗上加用解毒通络方,疗程14d。分为0d、7d、14d三个观察时间节点。分别通过头颅CT计算血肿及脑水肿面积;GCS评分评估意识状况;NIHSS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用中风病中医证候要素诊断量表评价患者中医证候变化。 结果: 1、两组患者入组时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血压、病程等基线因素均具一致性(P>0.05)。 2、血肿及脑水肿面积变化评价:两组病例入组时血肿及水肿面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关于血肿面积比较,组内各时间点比较P<0.001,组间比较P=0.255,时间*组别P=0.064;两组血肿吸收面积比较P=0.034。脑水肿面积比较,两组组间比较P<0.001,组内各时间点比较P<0.001,时间*组别F=12.940,P=0.001。结合两组0d、7d及14d血肿及水肿面积变化,说明试验组能有效促进血肿吸收,缓解血肿后形成的水肿。 3、意识状况变化评价:两组患者意识状况在入组时无差异(P=0.569),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患者意识状况均较前好转(P<0.001),在14d时试验组GCS评分(14.50±0.88)较对照组(14.25±1.01)稍高,但试验组意识状况改善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732)。 4、预后评价:两组患者入组时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776),随着时间推移两组NHISS评分均较之前减少,但试验组较对照组减少明显(P=0.042)。且试验组较对照组减少明显,但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172)。但神经功能缺损疗效评级分级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37)。说明解毒通络方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5、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对总体病人的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分析发现中医证候要素随着时间不断演变,发病之初以内风、内火表现为主,第7天内火、痰湿占据主导地位,而在14d内火、痰湿、瘀血、气虚相互交织,但在整个急性期病理病程,“内热”贯穿中风病始终。两组病人中医证候要素入组时无显著差异。治疗14d后试验组较对照组中医证候要素评分显著减少(P=0.002),说明解毒通络方能明显减轻患者中医症状。对内风、内热、瘀血的单独比较亦有显著差异,而痰湿、气虚、阴虚无明显差异,说明解毒通络方对患者内风、内热、瘀血等作用较为明显。 结论: 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作用的解毒通络方治疗急性出血性卒中,在促进患者血肿吸收及减轻水肿、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方面都有一定疗效;而对急性期中医证候的改善较为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内风、内火及瘀血症状,并有较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