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阻变材料制备工艺及其阻变机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890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阻变存储器因其结构简单,易于集成,与现有CMOS工艺兼容性高,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之一。目前,过渡金属氧化物(NiO,TiO2,HfO2,CuxO,ZnO,SrTiO3)、固体电解质(GeSe)、硅化物及部分有机物材料都被证实拥有阻变性质。然而,关于金属氮化物阻变特性及其机理的研究却鲜有报道。其中,氮化铜材料拥有与过渡金属氧化物类似的电学性质,是潜在的新型阻变材料。我们提出采用等离子浸没注入、磁控溅射等方法,制备具有阻变特性的氮化铜薄膜材料,并对其阻变机理进行研究。我们采用等离子浸没注入技术成功制备了氮含量随深度增加逐步减少氮化铜功能薄膜。电学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氮化铜薄膜呈现双极型阻变特性,其擦写电压非常低,且没有明显的Forming过程。Ⅰ-Ⅴ曲线拟合结果表明,SCLC效应对高阻态电阻有直接的影响,但并不是引起电流“跳变”的主要机制。CAFM微观电学测试结果进一步证实丝状高导电通道的形成与消失是阻变现象的主要原因。我们首次证实,采用直流磁控溅射工艺制备的氮化铜功能薄膜也拥有阻变特性。在一个明显的Forming过程后,氮化铜基阻变存储器件呈现出双极型阻变特性,其擦写电压也较低,并具有更好的可擦写耐久性及横向均匀性。Ⅰ-Ⅴ曲线拟合结果和CAFM测试结果也证实了导电细丝的形成与断裂是阻变现象产生的主要机制。氮化铜薄膜内导电细丝密度可达到40×40nm2/filament进一步说明,氮化铜薄膜材料在高集成阻变存储领域拥有极佳的应用前景。采用惰性电极Pt的存储器件依然表现出相似的阻变特性表明,电极金属离子的扩散与迁移并不是氮化铜薄膜中导电细丝形成与断裂的主要机制。XPS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氮化铜薄膜中同时存在半导体导电的Cu3N相与金属导电的Cu4N相,且Cu3N相可通过向体心空位插入一个铜离子转变为Cu4N相。我们认为,电场作用下铜离子迁移导致薄膜局部电阻下降是导电细丝形成的主要机制。
其他文献
“东方的崇高境界”在对“无限性”的对象的欣赏中表达的正是对“远”的审美追求,“远”构成了中国文学艺术中雄浑、冲淡等审美意境的基础,从这一角度来说,“三远说”的内涵
黄冈市地处鄂东,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发展水平较低,本文仅就黄冈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及旅游产业结构中存在突出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正> 二硫化钼是一种无机的层状结构的固体润滑剂,对高温、低温、高负荷、高速、防腐以及现代超真空设备均有着优异的润滑性能。本文介绍白银公司和金堆城钼业公司的使用经验
硅纳米薄膜和石墨烯都是当今纳米材料研究的热点,由于它们本身具有很多优异的特殊性质,所以在很多领域都具有强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以硅纳米薄膜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子模拟的计算方
二战以后,自由主义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柏林提出对自由概念的二分,提出“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通过指出积极自由存在的危机来坚守“消极自由”,继承了传统自由主义所主张的“
瘢痕疙瘩是皮肤受到创伤后形成异常增生的瘢痕组织病理表现为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细胞外基质成分过量沉积,胶原排列紊乱。临床表现为局部痒、痛、色红,对心理易造成创伤,易扩
本文主要研究了空间飞行器非线性姿态控制方法和月球探测器燃耗最优软着陆的最优轨道及最优制导律设计。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研究分别以剪式陀螺系统和双框架控制
随着我国电力线路工程的发展和应用,电力线路工程所占的地位也就更加重要,涉及的领域也就更多,技术的更新更快和更复杂,同时安全管理问题也不容忽视。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对电力
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弹性智能边缘网络架构,以实现对用户接入和数据接入的灵活调度和智能服务。通过软件定义的边缘设备弹性组网,使得网络具备服务无中断、能力虚拟化、
超精密机床应用于关系国家利益和安全的战略性产业中,其相关技术被我国以及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列为国家关键技术并予以重点资助和发展。超精密机床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