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貂病毒性肠炎又称貂泛白细胞减少症,是由水貂肠炎病毒(ME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妨碍了水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在一些地区水貂病毒性肠炎免疫失败的情况经常出现,呈地方性流行。2016-2017年间,本试验室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猫细小病毒(FPV)在我国水貂群中流行,并且FPV与MEV一样能引起典型的水貂病毒性肠炎,为此,本研究对水貂肠炎细小病毒二联灭活疫苗进行了研制。以猫细小病毒FPV-SD1株(以下称SD1)和水貂肠炎细小病毒MEV-SD7株(以下称SD7)为种毒,研制水貂肠炎细小病毒二联灭活疫苗。首先,将SD1与SD7分别接种CRFK细胞,进行培养,反复冻融3次,收毒,对SD1和SD7培养物均滴定、稀释为106.0.0 TCID50/mL,作为抗原液;SD1、SD7及SD1+SD7病毒液中分别加入2‰、2.5‰、3‰、3.5‰浓度的甲醛,37℃分别作用24 h、36 h、48 h,优化筛选灭活条件,取灭活的抗原液按0.5 mL/瓶接种单层CRFK细胞,盲传3代,若无细胞病变(CPE)产生,则视为灭活完全。结果,甲醛终浓度为3‰灭活36 h效果最佳。按照97:3的比例,将灭活的抗原液与吐温-80混合,作为制备疫苗的水相;然后按照2:1的比例,将白油佐剂与水相进行乳化,制备油佐剂灭活疫苗,分别命名为Y-SD1、Y-SD7及Y-SD1/SD7。按照1:1的比例,将抗原液与Gel-01佐剂混合,制备水佐剂灭活疫苗,分别命名为G-SD1、G-SD7及G-SD1/SD7。对所制备6种灭活疫苗进行外观检测、稳定性与剂型检测、无菌检验、保存期检验。结果,疫苗透明无沉淀,无微生物污染,4℃至少保存6个月。安全性检测,将21只水貂随机分为7组,1-6组分别经肌肉接种Y-SD1、Y-SD7、Y-SD1/SD7、G-SD1、G-SD7及G-SD1/SD7,剂量5 mL/只,第7组作为对照组,经肌肉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对试验动物进行临床症状观察、体温测定、病理学检测。结果,水貂无异常临床表现,也未见病理变化,这表明6种疫苗安全性良好。然后对6种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检测。将56只水貂随机分为7组,每组8只。1-6组分别经肌肉接种G-SD1、Y-SD1、G-SD7、Y-SD7、G-SD1/SD7及Y-SD1/SD7灭活疫苗,剂量1.0 mL/只,第7组作为对照组,经肌肉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分别在接种疫苗7 d、14 d、21 d、28 d后,对试验动物进行采血、制备血清,采用HI试验检测血清中抗MEV、FPV的抗体滴度。28 d HI抗体检测结果:G-SD1组水貂血清中HI抗体平均值为1:1112,Y-SD1组为1:936,G-SD7组为1:430,Y-SD7组为1:362,G-SD1/SD7组为1:1314,Y-SD1/SD7组为1:1217。表明,6种疫苗均能诱导动物机体产生良好的抗体水平,但二联灭活疫苗组抗体平均值均大于单价灭活疫苗组抗体平均值;相同抗原液不同佐剂的疫苗组,水佐剂疫苗组的抗体平均值高于油佐剂疫苗组。接种疫苗30天,进行保护性试验,用SD1经口服途径对7组试验水貂攻毒,剂量5 mL/只,对7组水貂进行临床症状观察、体温测定、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疫苗组中,G-SD1/SD7组、Y-SD1/SD7组水貂精神状态良好,无异常临床表现;G-SD7组(25%)、Y-SD7组(37.5%)、G-SD1组(12.5%)、Y-SD1组(12.5%)分别有2只、3只、1只、1只水貂出现轻度腹泻、活动力下降等轻微临床症状但最终均可耐过。而对照组出现典型的水貂病毒性临床症状,发病率100%,死亡率75%,对发病水貂进行临床剖检,观察到消化系统有明显病变,对病死貂器官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均为阳性。制备的6种水貂肠炎细小病毒灭活疫苗均能够对水貂提供免疫保护,但是二联灭活疫苗要优于单价灭活疫苗,该研究表明水貂肠炎细小病毒二联灭活疫苗可以用于水貂生产,防控水貂病毒性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