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工作中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生活质量不同程度的下降。作为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其对于生活质量的影响也有报道,但对不同临床类型(慢乙肝、肝硬化、重肝)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影响,以及不同抗病毒药物对生存质量影响差异的研究甚少。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性HBV感染患者不同治疗时间点的生存质量的影响,以及不同临床类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情况,并且分析不同抗病毒药物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差异,同时研究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患者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
对象与方法
选取237例慢性乙肝感染者,分为抗病毒组和无抗病毒组,此两组病人又可再分为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除抗病毒组的轻度肝炎患者外,两组病人均予一般护肝对症治疗,抗病毒组病人在护肝基础上加上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根据所用的药物可分为恩替卡韦(ETV)组、拉米夫定(LAM)组、阿德福韦酯(ADV)组、替比夫定(LDT)组、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LAM+ADV)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治疗12月时分别填写慢性肝病特异性量表(CLDQ),同时检测其病毒载量(HBVDNA)、肝功能(ALT、AST、TBIL、ALB)以及凝血功能(PTA)。通过对不同分组患者在3月、6月、12月不同时间点的生活质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来研究抗病毒治疗以及不同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不同临床类型慢乙肝感染患者生活质量和肝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实验室指标变化与生存质量改变的相关性。
结果
1.抗病毒组与无抗病毒组在治疗3月时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但抗病毒组在6月、12月时生存质量得分较无抗病毒组高(P<0.05)。2、两组病人再根据治疗前不同诊断分组分析,抗病毒组的慢乙肝病人生活质量在3月时已得到改善(P<0.05),6月时得分接近总分高限;重型肝炎组需到6月时生活质量才有明显改善,12月时进一步改善;肝硬化组3月、6月时生活质量多个维度均较前改善,但治疗到12个月,系统症状(SS)、活动能力(AC)较前无进一步提高(P>0.05)。无抗病毒组方面,仅慢性肝炎组在3月、6月时生活质量有提高,而到12月时较前无进一步提高;重型肝炎组及肝硬化组在3月、6月、12月时生存质量均较前无明显提高(P>0.05)。3.不同的抗病毒方案(LAM、ETV、ADV、LDT、LAM+ADV)除6月时ETV较ADV组在情感功能(EF)、焦虑(WO)维度改善明显外(P<0.05),其余药物在其余维度在相同的疗程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具有相当的效力。
4.患者生活质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LogDNA、ALT、AST、TBIL、ALB、PTA)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大于0.5,且P<0.01。
结论
抗病毒联合护肝治疗能改善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慢乙肝、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单纯护肝支持治疗相比有明显优越性;病情轻的病人肝功能恢复快而完全,生存质量短时间得到提高;病情重的病人肝功能恢复后,生存质量需经过一段时间才有提高;肝脏代偿功能差的病人即使通过1年治疗肝功能也不能完全恢复,生存质量未能全面提高;不同的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慢性HBV感染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差异不大;抗病毒治疗通过降低病毒量、改善肝功能而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