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OT7基因敲除逆转肝细胞癌对IFN-γ耐受的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4242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我国肝细胞癌是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居第四位的恶性肿瘤。肝脏由于各种因素所致的炎症,引起肝实质细胞的持续破坏和再生,导致肝炎和肝硬化出现,并最终导致肝癌的发生。慢性炎症可导致肿瘤的发生,目前已经得到医学界广泛认可。引起慢性肝脏炎症的因素包括:各种肝炎病毒如HBV,HCV的感染,酒精滥用,药物滥用等。其中HBV感染是目前导致我国肝癌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Ⅱ型干扰素(IFN-γ)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参与了机体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参与了机体抗病毒和抗肿瘤的过程。干扰素包括很多类型,目前已经广泛被用于病毒所导致肝炎和肝细胞癌的治疗。但现有证据表明,主要是IFN-γ参与了机体自发的抗肿瘤反应,而不是其他类型的干扰素。然而单纯增加肝细胞癌患者血中IFN-γ的水平并不能增强抗肿瘤效果。有资料显示肝癌细胞对IFN-γ具有耐受性。肿瘤对IFN-γ的耐受主要是由于肿瘤细胞内IFN-γ的信号传递因子STAT1表达下降所引起,重新导入STAT1基因后可以逆转这种耐受。CNOT7是CCR4-NOT蛋白复合体的一个重要功能亚基,在某些肿瘤中高表达。有文章证明CNOT7具有调控干扰素的作用,通过控制STAT1本身的转录和降解其下游的信号因子从而抑制干扰素的功能。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CNOT7基因在HBV所致肝癌的中表达的变化;研究CNOT7基因表达变化与肝癌细胞对IFN-γ耐受的关系;探索CNOT7基因参与肝癌细胞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我们用ELISA法检测了乙型肝炎肝癌患者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IFN-γ的水平;用免疫组织化检测了乙型肝炎肝癌组织中CNOT7,STAT1和STAT3的表达。我们用MTT,流式细胞术,检测四株肝癌细胞系对IFN-γ的耐药性;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了四株肝癌细胞系CNOT7,STAT1和STAT3的表达,并筛选合适的实验用肝癌细胞株。我们采用CNOT7基因敲除和过表达的方法探索CNOT7和STAT1的关系,并建立稳转细胞株(HepG2sh CNOT7)和(HepG2CNOT7)。我们用MTT,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shCNOT7对IFN-γ的耐药性。最后,我们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FN-γ作用于HepG2shCNOT7后STAT1,STAT3,cyclinE1和caspase3的变化。结果:实验结果提示肝癌患者血液中ifn-γ的水平并未出现明显下降,提示肝癌的发生与ifn-γ水平下降关系不密切。而肝癌组织中stat1的表达明显下调。提示肝癌的发生可能与肿瘤细胞对ifn-γ的耐受有关。肝癌组织中cnot7表达的上调与stat1表达下调明显相关,提示高表达cnot7可能是抑制stat1表达的原因之一。stat3是stat家族的另一个重要的细胞因子,在生物反应过程中扮演着与stat1的相反的角色。但实验中stat3在肝癌的表达与周围正常组织相比未见明显升高。该实验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也与既往的研究结果不相符,分析实验结果无误后,我们推测可能的原因是乙肝肝癌患者体内ifn-γ水平较高,高水平的ifn-γ刺激肝癌细胞stat1表达,从而抑制了stat3的表达。我们选用四种肝癌细胞系检测对ifn-γ的耐药性,并筛选合适的实验用肝癌细胞株。实验结果提示:这四种细胞的耐药性与肿瘤cnot7和stat1的表达水平有关。cnot7的表达越高,肝癌细胞的耐药性越明显,而stat1的表达则正好相反。实验结果还提示hepg2是我们下一步实验用的理想细胞株。我们采用cnot7基因敲除和过表达的方法探索cnot7和stat1的关系。我们对hepg2细胞进行cnot7基因敲除(hepg2shcnot7)和过表达(hepg2cnot7),并建立稳转细胞株。实验结果显示:cnot7基因敲除,可促进stat1的蛋白表达上调;cnot7基因过表达,则stat1的蛋白表达受到明显的抑制。但在整个实验中stat1mrna的水平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为进一步探索cnot7和stat1内在作用机制,我们采用免疫共沉淀分析二者间的关系。共沉淀结果提示:cnot7通过与静息状态的stat1蛋白直接结合,抑制stat1的磷酸化入核,抑制stat1的自身循环。从而负性调控ifn-γ对肝癌细胞的作用。我们用ifn-γ对cnot7基因敲除的hepg2(hepg2shcnot7)稳转细胞株进行干预。检测其增殖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cnot7基因敲除本身对hepg2的影响并不明显,但逆转了肝细胞癌对ifn-γ耐受。hepg2shcnot7在受到ifn-γ的干预后,明显出现增殖抑制、周期阻滞、凋亡率上升。最后,我们对cnot7基因敲除逆转肝细胞癌对ifn-γ耐受的机制进行了探索。实验结果显示:ifn-γ干预hepg2shcnot7后stat1的表达显著上调,肿瘤周期调控蛋白cycline1的表达出现明显下降,发生周期抑制;caspase3的表达则明显上升,并出现其功能激活状态cleavedcaspase3,肿瘤细胞的凋亡明显上调。cnot7基因敲除,明显逆转了肝癌细胞对ifn-γ的耐受。stat3作为与stat1的功能截然相反的另外一种信号蛋白。我们的实验结果也证实:肝癌细胞CNOT7基因敲除后,IFN-γ可相对抑制HepG2sh CNOT7细胞中STAT3的表达,抑制了STAT3的促增殖功能。基于我们的实验结果,我们证明了STAT1和STAT3之间存在着某种的竞争性抑制关系。IFN-γ对肿瘤细胞的作用主要取决于STAT1/STAT3的比值。当STAT1正常表达时,IFN-γ的功能以激活STAT1为主,表现出抑癌作用;当STAT1缺乏时,IFN-γ的功能可能以激活STAT3为主,表现出促肿瘤生长的作用。结论:我们的实验证明乙肝肝癌患者肿瘤的发生归结于IFN-γ的耐受,而不是IFN-γ的缺乏。IFN-γ的耐受主要与STAT1的下降和CNOT7的上调有关。CNOT7基因敲除可明显逆转肝癌细胞对IFN-γ的耐受。CNOT7作为一种IFN-γ的负性调控因子,由于乙肝肝癌患者本身血液中IFN-γ水平并未出现明显下降,抑制肝癌患者体内CNOT7的表达,应该能够起到一定抗肿瘤的作用。而本身CNOT7基因敲除对细胞的影响极小,可能预示这这种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副作用较小,临床实用性更强。考虑到CNOT7基因敲除强大的免疫佐剂效果,这种方法可能为目前已经走入困境的免疫治疗提供重要的帮助。
其他文献
为找出Q345R钢板超声波检测不合原因,采用低倍、金相、扫描电镜检验和断口形貌分析对探伤不合钢板进行研究,发现引起探伤不合的主要原因是钢板中心存在微裂纹,微裂纹产生的原
中国山水画中,色彩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之所以在世界画坛上享有高度赞誉,是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就源于色彩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不同时期的画家,对中国画色彩的运用都
研究背景胰腺癌症状非特异,早期具有高侵袭转移特性,是一种低切除率的实体肿瘤。因此,临床医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许多不能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到目前为止,由于其恶性程度高,对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PRRS)是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传播速度快,对生猪养殖业的危害极大,极易造成母猪流产、仔猪死亡,使生猪养殖场蒙受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对猪繁殖和呼吸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医疗机器人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伴随精确化、标准化、数字化口腔诊疗理念的不断成熟,促使越来越多的具有不同功能
获得性伊马替尼耐药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细胞内Bcr-Abl突变作为特征,这种突变抑制了伊马替尼与酪氨酸激酶结合。Bcr-Abl T315I位点突变是获得性伊马替尼耐药的主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