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古海峡位于宫古岛与冲绳岛之间,是连接东海和西北太平洋的主要深水通道,对于两边水体交换起着重要作用。而其周围海域的水文环境特征,对航运和渔业生产也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海洋再分析数据集JCOPE2 (Japan Coastal Ocean Predictability Experiments 2)的温度、盐度和流场模拟结果,选取典型水层以及断面分析水文特征的季节规律,并重点讨论宫古海峡两侧水交换情况。该海域水团从表至底呈四层结构分布,次表层高盐水和中层低盐水为最明显的特征。两侧次表层高盐水均位于23.8-25.0σθ之间,西北太平洋温盐高于东海;中层低盐水位于26.5-27.0aθ之间,西北太平洋温盐低于东海,且受海峡水交换影响,海峡以西南侧温度和盐度要高于北侧。而宫古海峡水团特性位于两侧水之间。温盐在海洋上层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低温、高盐;夏季高温、低盐,其余两季介于两者之间。混合层厚度冬季最大,夏季最小,总变化和季节变化主要受辐射通量影响,年际变化受风应力控制。典型断面KR断面水文特征(温、盐、密)以及声速在200m以浅季节变化显著,200m以深季节几乎无变化。密度变化主要受温度控制,等密线与等温线分布基本一致,两者在黑潮核心区向下倾斜。KR断面温跃层和密跃层在126°E以东外海区域存在四个时期,盐跃层则只存在于7-9月的陆坡处且厚度较薄。100 m以浅的海洋密度跃层总时间变化(年际变化与季节变化之和)明显大于中深层,而且黑潮流核处总时间变化明显小于其两侧。水体不同深度的密度跃层主要时间变化机制存在差异,200m以浅季节变化占优,200m以深年际变化占优。宫古海峡横切断面S断面20年流量平均值为3.97Sv,标准差为6.61Sv。季节变化上,10月份通过断面流量最多,其次是1-3月,12月份流量最低。126.2°E将宫古海峡横切断面S断面分为西部浅水区和东部深度区,两侧的流速和流量变化存在明显差异。126.2°E以西流量的季节变化很小,标准方差为0.17Sv,而126.2°E以东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标准方差为1.36Sv,该断面总流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受126.2°E以东流量变化控制。由各层流场分布以及S断面流量可知,宫古海峡海流主要由西北太平洋进入东海为主,周期为2年左右。S断面流量与台湾以东海峡流量呈-0.61的负相关,与PN断面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