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跳远运动是一项依靠速度、力量有机结合在一起来完成的技术类跳跃性项目。在完成整个跳远的过程当中,跳远技术的各个环节中的起跳技术是决定成绩好坏的关键所在,也是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必要保障。本文以2008年10月举行的全国田径锦标赛(石家庄站)男子跳远比赛中,成绩前8名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影片拍摄法、图像解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研究对象的形态学指标、起跳瞬间着地角、蹬地角、扇面角,以及起跳阶段起跳腿踝、膝、髋关节角度与国外优秀运动员进行对比。此外,本文还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腾起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等动力学指标进行研究,探索当前我国男子跳远起跳技术有关的运动学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现阶段我国跳远优秀运动员从身体形态来看,身高总体偏低,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体重相对较轻,身体肌肉的充实度远不如国外优秀运动员,因此在身体条件方面国外运动员占有了相当大的优势。2八名研究对象在着板起跳瞬间的着地角和扇面角都与国外运动员存在着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我国跳远运动员蹬地角与国外选手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较理论上理想的角度还有很大的距离。3踏板起跳的缓冲阶段时间长,起跳瞬间身体重心投影点较远,是影响我国运动员快速支撑蹬伸起跳的因素,增强起跳腿的力量有助于提高跳远的成绩4我国运动员起跳瞬间踝关节角和膝关节角较小,在八名研究对象中苏雄锋踝关节角度最大为124.19°,膝关节角最大的是唐功臣为166.43°,但与世界运动员相比还需进一步提高,适当的增大踝膝关节角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成绩;我国运动员起跳阶段髋关节角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较为接近。5目前我国跳远优秀运动员的腾起水平速度要高于国外选手,但是腾起的垂直速度却与国外运动员存在差异,过于注重水平速度而忽略掉垂直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