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前预习是各门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能直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学习效率,而且能间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本论题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前预习及其指导为研究对象,依据教学实际和相关理论着重探讨了学生课前预习实施的内容和方法,教师对课前预习指导的原则和策略。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选取了四所高中学校的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发现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前预习存在一些问题:(一)学生的课前预习主动性不强;(二)学生的课前预习缺乏探究意识;(三)学生的预习与教师的安排存在偏差;(四)教师对学生的预习缺乏有效的指导;(五)教师对学生的预习结果反馈力度不够。鉴于此,笔者以建构主义理论、接受美学理论、对话理论、自主学习理论为依托,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实施和教师的课前预习指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关于学生课前预习有效实施的研究,笔者关注了文本体裁之间的差异,将高中课文分为文学作品、文章、文言文三类,着重研究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说明文、应用文、文言文的课前预习。关于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指导的研究,笔者以理论为基础,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三点原则:针对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并以原则为依据,按照课前预习实施的时间顺序,确立了教师的指导策略:(一)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兴趣;(二)提出明确的课前预习目标和要求;(三)安排适度的预习任务;(四)指导学生科学合理运用课程资源;(五)及时有效的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效。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并针对学生该预习什么,怎样预习及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的预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有自己一些独到的观点。希望本论题的研究,能为学生课前预习的实施提供指导,为教师的课前预习指导提供参考,使课前预习得到师生应有的重视,真正发挥它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