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了解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人格和人际交往的现状,探讨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人格、人际交往之间的关系,分析儿童期虐待对人际交往的影响路径,试图为探索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早期原因及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芜湖市某高校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共804名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使用的问卷有: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量表、儿童期虐待量表、艾森克人格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结果:(1)人际交往状况在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和不同家庭结构上存在差异(p<0.05)。男生的人际交往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和与异性交往困扰水平高于女生(p<0.05),女生交际与交友困扰水平高于男生(p<0.05);身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待人接物困扰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家庭住址为城镇的大学生与异性困扰水平高于农村大学生(p<0.05),来自多代家庭的大学生与异性交往困扰水平低于来自普通家庭的大学生(p<0.05)。(2)大学生人格在性别、居住地、是否为独生子女和父母教育程度上存在差异(p<0.05)。男生内外向维度的分数高于女生(p<0.05),女生的情绪稳定性分数高于男生(p<0.05),男生的精神质分数高于女生(p<0.05),男生的撒谎分数高于女生(p<0.05);居住地为城镇的大学生内外向维度的分数高于农村大学生(p<0.05);独生子女的内外向分数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p<0.05);父母文化程度不同,大学生在内外向维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3)大学生的儿童期虐待状况在性别、居住地、父母教育程度和父母职业上存在差异(p<0.05)。男生身体虐待和性虐待水平高于女生(p<0.05),女生的情感忽视水平高于男生p<0.05);居住地为城镇的大学生情感忽视的水平高于居住地为农村的大学生(p<0.05)。(4)儿童期虐待中情感虐待与艾森克人格量表中情绪稳定性、精神质、撒谎等维度呈正相关;身体虐待与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呈正相关;性虐待与情绪稳定性、精神质、撒谎等维度呈正相关;情感忽视与内外向呈正相关,与情绪稳定性、精神质等维度呈负相关。(5)人格中的内外向与人际交往中人际交谈困扰、交际与交友困扰、与异性交往困扰等维度呈负相关;情绪稳定性、精神质、撒谎与人际交往困扰各维度呈正相关。(6)儿童期虐待中情感虐待、身体虐待和性虐待与人际关系中各维度呈正相关;情感忽视与人际交往困扰各维度呈负相关。(7)儿童期虐待对大学生的人格在一定程度上有预测作用;人格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预测作用;儿童期虐待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预测作用。(8)人格在大学生儿童期虐待对人际交往的作用中起完全的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人格与人际交往在人口学变量方面存在差异;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人格与人际交往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儿童期虐待对人格及人际交往形成有肯定的影响并有预测作用。儿童期虐待完全通过人格的中介效应影响人际交往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