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残疾人从来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也不是残疾者自身的问题,残疾人是一种社会关系的组成和一种社会现实的存在[1]。中国人口老龄化包括残疾人老龄化,残疾人迈入养老轨道面临多重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村贫困残疾人、残疾老年人可称为“三重”弱势者,既没有稳定收入来源,又缺乏社会关注和家庭照顾,且社会关系网络构成简单。加之国家残疾人政策等级化,只重视重残者,忽略中轻度残障者,导致大部分贫困农村残疾人无机会享受残疾人福利政策。农村残疾人医疗保健、康复条件有限,社区照顾发育滞缓、托养服务跟不上社会进程,居住环境差、无障碍设施建设迂缓,传统土地养老日渐式微,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低等各种因素导致贫困农村残疾人养老问题凸显。作为残疾人养老的重要场所,中国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受历史、社会环境、经济水平等多重因素制约,数量少、质量差、服务低下,且寄生于其他公共社会福利院,自身生存发展尚面临严峻考验,更谈不上为残疾人养老做些贡献。偏远贫困农村残疾人养老问题尤为凸出,受到的关注和扶持并不成正比,往往成为福利保护伞和慈善公益福利之手的盲点。残疾人政策悬空、服务供给侧不足、养老问题日趋发酵,严重拉低国家脱贫富裕、共奔小康的进程。残疾人养老问题需要借市场之手和政府“普惠+特惠”福利政策、及社会合力共同解决。从宏观政策制订落实,中观市场社会救助赋权,到微观社区家庭照顾,把残疾人养老置入庞大的社会生态系统,促使残疾人养老正向化发展;培育社会公众助残、服务、奉献的理念和价值,利用好国家扶贫攻坚战略、社会服务兜底工程、乡村振兴战略,从根本上、源头上解决好残疾人养老问题,做好残疾人养老工作,这是目前及将来中国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