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研究与防治对策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ss8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隆回县地处湖南省西南部,是典型的山区县。境内山峦叠嶂,深涧峡谷,地质构造和岩性组合较为复杂,花岗岩分布广泛且风化强烈,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大雨、暴雨机率大,修路筑坝、边坡开挖等人类工程活动频繁,属于地质灾害较为多发的县,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分区研究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和前提,隆回县地质灾害分区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从隆回县自然地理背景分析入手;对隆回县地质灾害现状与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空间分析来看,隆回县的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县境西北部和中部地区,包括小沙江镇、金石桥镇、麻塘山乡和虎形山瑶族乡等,其东部、南部相当较少;从地质灾害种类来看,在现有19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中,滑坡最多,为153处,其它依次为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崩塌和泥石流;从地质灾害影响因素来看,主要是地形地貌因素、岩土体类型及性质、地质构造、降雨、地下水及人类工程活动。 在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过程中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其作为划分易发程度的标志与界限具有外延的模糊性,很难用精确的定量化关系来划分和表达。为此,本文综合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判法两种方法即层次分析模糊评判法对隆回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区,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因子的权重,结果表明:人类工程活动强度(0.34)是主要影响因子;其它依次为地形地貌(0.21)、地质灾害分布密度(0.19)地层岩性(0.11)、年平均降水量(0.10)、地质构造(0.05)。然后选择降半梯形分布建立单因素评判函数,在隶属度最大原则下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在DPS软件与MAPGIS软件辅助下制作隆回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分区结果表明:隆回县地质灾害共圈定2个地质灾害高易发区、1个地质灾害中易发区、2个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最后,在隆回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基础上划分3个重点防治区、1个次重点防治区和2个一般防治区,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其他文献
迄今为止,我国对于湿地生态旅游管理的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仅对湿地生态旅游管理中旅游开发管理、社区参与管理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对于湿地生态旅游管理还未见系统的研
学位
无尾两栖类是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在其生活史中需经历卵、蝌蚪和蛙三种形态。因其分和范围广,种类和数量较多,易采集等特征,一直是科研和教学的良好材料。掌握无尾两栖类的发育
学位
云南山茶(Camellia rettculata Lindl.)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在中国有着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花朵硕大、花色艳丽、花型优美、花期持久、枝繁叶茂、四季常绿且品种众多,具有重要的
学位
湿地作为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大面积的湿地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大
本研究采用根钻法对毛乌素沙地中不同坡位条件下的沙柳林地样地的细根分布进行了连续取样调查分析,同时对土壤水分进行动态监测。采用2mm作为粗、细根的划分标准对土壤—根系
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F.mairei),又称美丽红豆杉,为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红豆杉科(Taxaceae)红豆杉属(Taxus)植物。为红豆杉属植物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种,主要分布于长江流
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及碳密度的变化规律,对于开展碳汇林业的科学经营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论文基于江西省吉安市马尾松人工林不同生长阶段标准地调查及含碳率的测
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最大碳库,是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呼吸对全球碳平衡和温室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土壤肥力
本文以大青山30a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林分因子、生物量、叶面积指数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在大青山区对油松人工林密度与其生长因子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