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地区非农化发展迅速,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在不同行业间流动,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村劳动力就地实现行业转换,可以转变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也可以各地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农民收入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农民收入的演变也会对农民的就业选择产生反作用。研究农村非农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转换与农民收入的关联关系,有利于推动区域农村产业的合理发展及农民收入的提升,为二者的协同发展提供了研究新视角。本文基于2000-2013年武汉城市圈各县域不同行业农村从业人员和农村人均纯收入数据,通过区位商指数、灰色关联方法、单、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武汉城市圈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转换、县域农村收入演化特征以及二者关联关系的时空变化。得到主要结论:(1)研究期内,武汉城市圈的农村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就地转移趋势逐步明显,主要转移方向为工业、建筑业、交通仓储邮政业和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黄冈市的农村劳动力数量最多。(2)农村劳动力在行业间不断流动使得武汉城市圈各市逐步建立基于自身优势的农村产业,这些行业农村劳动力分布集中程度较高,但产业专业化优势不明显,仍具有一定的产业同构现象,农村产业分工有待完善。(3)不同行业农村劳动力集中程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建筑业农村劳动力集中程度的空间集聚分布态势最显著,其次为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正相关分布,其他行业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4)武汉城市圈农民收入在空间上呈圈层分布,农民收入出现明显的冷热点区域,高值区域主要位于武汉市及城市圈西北区域的县市,城市圈东北部县市区成为农民收入发展低值区分布集中区域,高值区和低值区均出现了空间扩散。(5)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对农民收入存在较强的影响,同时农民收入变化也在影响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在发展趋势和综合发展水平上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呈总体上升趋势,并具有明显的行业差异性,不同时间段内,农民收入对于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的影响在发展态势、相对发展速度和综合发展水平上具有阶段性特征。(6)农村劳动力集中程度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二者的四种空间关联模式呈现不同的演变趋势。总体来说,在空间关联关系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的农村劳动力集中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为正且最为稳定,武汉城市圈中西部县市区以高集聚-高收入类型为主,西部县市区以低集聚-低收入类型为主,均出现一定的扩散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