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非农就业特征与土地流转意愿实证研究——以调查样本为例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w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非农就业人口超过农村总劳动力人口的一半,但全国农村土地流转规模比例仅仅约为为10%。非农转移规模和土地流转规模之间的巨大差异,可能造成土地资源的低效、闲置和浪费,影响我国农业、农村的持续健康发展。  农民工的非农就业为何未能有效地促进土地流转?这是新型城镇化的一个现实问题。非农就业如何促进土地流转为了研究土地流转与非农就业之间的以及非农就业人员特征与土地流转意愿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发展经济学的推拉理论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的实证方法,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对629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二元回归论文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这些结论包括一是在非农就业人员中,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人,流转土地的意愿越低。二是非农转移人员每年返乡的次数越多,流转土地的意愿越低,应创造条件解决留守儿童和老人问题,减少返乡次数。三是土地实际控制权和土地承包人的分离以及基于家庭的资源配置模式是造成非农就业规模和土地流转规模之间巨大差异的一个原因。四是来自靠近城镇村庄的非农就业人员,流转土地的意愿最高,远离城镇土地价值比较低的农村和靠近城市经济价值比较高的村庄流转土地的意愿都比较低,土地的经济价值与土地流转意愿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关系,应加快城市带和城市群建设。五是土地资源越紧张的地区,流转土地的意愿比较高。六是为谋求自身发展主动外出的非农就业人员流转土地的意愿高于以经济目的为主被动外出的人员。七是为非农就业人员提供工伤和失业保障能够显著的提高流转土地的意愿。八是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群流转土地的意愿有显著的差异,从事服务业的人群流转土地的意愿高于制造业等工业部门。九是非农就业人员计划外出务工的时间越长,流转土地的意愿越高。十是非农就业人员的回归期对土地流转有很大的影响,一般当回归期来临的时候,务工人员转出土地的意愿就比较低。据此,论文对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提出了一些建议。
其他文献
文章以基础理论的视角,采用理论研究和述评研究的方法,对贵州毛南族音乐口述史研究的价值、 方法和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对音乐口述史的概念做了界定,认为其借鉴了口述史和音乐
摘 要:随着民族音乐学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有关民族音乐学的视唱练耳教学受到更多的关注。当前民族音乐的視唱练耳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推动民族音乐视唱练耳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教育者要根据新时代要求转变教育理念,采用多样的教育方式方法,让视唱练耳教学更加符合新时代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新型音乐人才。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视唱练耳;教学改革  注:本文系兰州城市学院本科教学研究项目“音乐
信息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现在已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在电力生产、建设、经营、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尤在安全生产、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缩短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