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鲜水河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四川省西部,是川滇菱形块体与巴颜喀拉块体的边界带,是一条构造运动十分活跃的北西走向的弧形左旋走滑断裂带,构造运动具有明显的分段性特征,北西段走滑速率较大且呈现蠕滑运动的特征,南东段较北西段走滑速率明显减小。鲜水河断裂带及其附近区域强震活动频繁,研究其现今地壳形变时空特征对地震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区域重大工程项目的选址及灾害预防提供有效支持。利用InSAR技术获取高时空分辨地壳形变场,可以研究断裂带及周边地区精细的形变特征和运动方式。本文利用20152019年间142景Sentinel-1A升轨数据和20062010年间27景ALOS-1A升轨数据,基于SABS-InSAR技术获取鲜水河断裂带两个时期的LOS向形变速度场;利用3景Sentinel-1A升轨数据基于D-InSAR技术获取2014年康定Ms6.3地震形变场并反演震源参数;研究了2014年康定地震前和震后5年鲜水河断裂带不同区段的形变特征及走滑速率和闭锁深度,得到以下结论:1.鲜水河断裂LOS向形变速率显示两盘的形变特征差异明显,东北盘隆升,西南盘沉降;20062009年北西段东北盘速率为6.79mm/a14.35mm/a,西南盘速率为-7.36mm/a-15.26mm/a,20072010年南东段的东北盘速率为4.14mm/a8.18mm/a,西南盘速率为-3.35mm/a-7.68mm/a,20152019年北西段东北盘速率为9.79mm/a13.17mm/a,西南盘速率为-8.24mm/a-14.35mm/a,南东段的东北盘速率为2.55mm/a7.52mm/a,西南盘速率为-3.69mm/a-8.17mm/a;北西段两侧呈现明显的速度梯度。2.2014年康定Ms6.3级地震形变为-83.711mm94.687mm,基于Okada模型反演的震源参数分别为:滑动角为10.12°、震源深度为24.4km、倾角为88.27°、走向为146.72°、震级为Nw6.2、地震矩形为2.09×1018Nm。3.将LOS向上的形变速率的沿断裂带平行向进行解算,基于二维位错模型从北西至南东反演5个区段的不同时段走滑速率和闭锁深度结果表明:1)20062010年间的滑动速率分别为14.41mm/a、12.76mm/a、5.62mm/a、5.75mm/a、5.94mm/a,闭锁深度分别为6.35km、7.32km、6.31km、14.57km、15.2km;2)20152019年的滑动速率范围分别为13.0415.15mm/a、13.0416.01mm/a、2.879.15mm/a、4.046.55mm/a、4.04±1.847.15mm/a,闭锁深度分别为8.03km、6.97km、7.1km、15.23km、18.1km;3)北西段至南东段滑动速率逐渐减弱,闭锁深度逐渐加深,北西段具有浅层蠕滑特征。4.20062010年地壳形变特征表明,2014年康定Ms6.3地震前北西段为浅层蠕滑运动,蠕滑长度约181km,蠕滑宽度约42km。南东段为粘滑运动;20152019年地壳形变特征表明,震后五年内北西段持续保持浅层蠕滑,南东段在20152017年表现为蠕滑特征,走滑速率为9.15±2.45mm/a,处于震后恢复阶段,20182019年蠕滑现象消失,开始新一轮震间应变积累;鲜水河断裂北西段呈蠕滑运动特征,发生的地震为蠕滑型地震,东南段呈粘滑运动特征,发生的地震为粘滑型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