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掌握奉贤区主要病媒生物在不同生境下的种群分布、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等,分析蚊、蝇、鼠、蟑密度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同时建立病媒生物基础数据库和生物标本库,从而为开展虫媒传染病风险评估、预警与处置、提升监测和防控能力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另外,在此基础上,通过监测奉贤区相关病媒生物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及时掌握对常用市售药物(如残杀威、溴氰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双硫磷等)的抗药性指数和敏感性分级,为科学、合理选择和使用杀虫剂,有效地杀灭和控制病媒生物提供支持。
研究方法
本底调查方面:根据《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和上海市每年度的《病媒生物监测工作计划》,同时结合奉贤区的实际情况,开展主要病媒生物的本底监测。系统整理2011-2018年上海市奉贤区病媒生物的监测资料,进行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和季节性消长规律的分析。
病媒生物密度与气象因素相关性分析方面:汇总2011-2018年奉贤区每月的蚊蝇鼠蟑的密度情况和气象因素主要指标,包括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月降水量等5项指标。气象指标来自上海市奉贤区气象局。将上述两项指标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
抗药性研究方面:2011-2018年期间,每隔2-3年随机采集上海市奉贤区野生环境中主要病媒生物,包括白纹伊蚊、家蝇和德国小蠊,带至实验室饲养1-2代,利用相应抗药性检测方法和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汇总,得到抗药性指数和敏感分级,从而指导爱卫等媒介消杀部门合理用药。
结果
病媒生物种群方面:蚊虫种类有7种,包括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贪食库蚊、中华按蚊、白蚊伊蚊、骚扰阿蚊和常型曼蚊;蝇类有47种,包括巴浦绿蝇、白头亚麻蝇、斑蹠黑蝇、本州沼野蝇、秉式野麻蝇、不显口鼻蝇、常齿股蝇、大头金蝇、东方溜蝇、短角酱麻蝇、绯胫纹蝇、肥躯金蝇、郭氏欧麻蝇、黑尾黑麻蝇、黄须亚麻蝇、灰地种蝇、急钩酱麻蝇、家蝇、结节酱麻蝇、厩腐蝇、巨尾阿丽蝇、蓝翠蝇、立刺麻蝇、亮绿蝇、羚足鬃麻蝇、南岭绿蝇、拟对岛野麻蝇、食蚜蝇、市蝇、痩叶带绿蝇、丝光绿蝇、台南钳麻蝇、铜绿蝇、狭额腐蝇、夏厕蝇、乡隰蝇、肖藜泉蝇、小灰特麻蝇、新月陪丽蝇、野麻蝇、翼阳钳麻蝇、银眉黑蝇、隐斑池蝇、元厕蝇、紫绿蝇、棕尾别麻蝇、宽丽蝇;鼠类共有2科4属5种,其中鼠科有鼠属(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属(小家鼠)、姬鼠属(黑线姬鼠),鼩鼱科有鼩鼱属(鼩鼱);蟑螂共4种,德国小蠊、黑胸大蠊、美洲大蠊和澳洲大蠊。
季节性消长规律:每年蚊虫密度指数仅出现1个高峰,除了2018年密度高峰出现在6月,其余年份均是7月出现蚊虫密度的高峰;蝇类3月密度最低,6月密度达到高峰,7-8月密度陡然下降,随后9-11月密度平稳下降,但11月的密度略高于3-4月密度;鼠类每年基本在4-5月和9月附近会出现高峰;蟑螂密度曲线呈单峰分布, 1月蜚蠊密度最低,在盛夏时节(8月)蜚蠊密度达到最高峰。
气象因素相关性:与当月蚊虫密度指数有相关性的气象因素是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和月降水量,均呈正相关(均P<0.05),其中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月平均最低气温与当月蚊密度指数呈高度相关;月平均相对湿度和月降水量与当月蚊密度指数呈低度相关。
与当月蝇密度有相关性的气象因素是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其中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月平均最低气温与当月蝇密度呈中度相关;月平均相对湿度与当月蝇密度呈低度相关。
与当月鼠密度有相关性的气象因素是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正相关(均P<0.05)。
与当月蜚蠊密度指数有相关性的气象因素是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和月降水量,均呈正相关(均P<0.05),其中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月平均最低气温与当月蜚蠊密度指数呈高度相关;月平均相对湿度和月降水量与当月蜚蠊密度指数呈中度相关。
抗药性方面:2013年奉贤区家蝇自然种群对残杀威、溴氰菊酯和敌敌畏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097.05、96.6和44.70,抗性级别均为高抗;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倍数为10.68,抗性水平为中度;对氯菊酯的抗性倍数为5.74,属于低抗水平。
2014年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的抗性系数最高,分别为5.38、6.17,抗性水平为中度;对溴氰菊酯抗性系数为3.31,属于低抗水平,对残杀威、乙酰甲胺磷的抗性系数分别为1.25、1.04,基本无抗药性产生。
2015年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0.89和34.5,属于中抗水平;对氯菊酯、双硫磷抗性倍数分别为5.25和9.06,属于低抗水平;对残杀威的抗性倍数最低,为1.49,属于敏感级别。
2016年德国小蠊对残杀威的抗性系数最高,为11.15,抗性水平为高度;对溴氰菊酯抗性系数为5.80,属于中抗水平,对乙酰甲胺磷的抗性系数为0.74,属于无抗性水平。
2017年奉贤区家蝇自然种群对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11.84、24.62、44.4,抗性级别均为高抗。
2018年奉贤区白纹伊蚊对双硫磷的抗性倍数最低,为8.81,属于低抗水平;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70.89和68.75,属于高抗水平。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系数最高,为16.82,抗性水平为高度;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系数为12.69,属于高抗水平,对残杀威的抗性系数为6.10,属于中性水平。
结论
奉贤区主要媒介生物蚊、蝇、鼠、蟑均有独特的季节性消长规律和种群分布特征。蚊、蝇、鼠、蟑的密度与某些气象因素有一定相关性。应当结合上述规律,科学防治病媒生物。奉贤区白纹伊蚊、家蝇和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逐年上升,应严格控制高抗杀虫剂使用频次和周期,加强对PCO公司的用药监管,重视物理除害,积极研制新型药物。
掌握奉贤区主要病媒生物在不同生境下的种群分布、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等,分析蚊、蝇、鼠、蟑密度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同时建立病媒生物基础数据库和生物标本库,从而为开展虫媒传染病风险评估、预警与处置、提升监测和防控能力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另外,在此基础上,通过监测奉贤区相关病媒生物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及时掌握对常用市售药物(如残杀威、溴氰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双硫磷等)的抗药性指数和敏感性分级,为科学、合理选择和使用杀虫剂,有效地杀灭和控制病媒生物提供支持。
研究方法
本底调查方面:根据《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和上海市每年度的《病媒生物监测工作计划》,同时结合奉贤区的实际情况,开展主要病媒生物的本底监测。系统整理2011-2018年上海市奉贤区病媒生物的监测资料,进行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和季节性消长规律的分析。
病媒生物密度与气象因素相关性分析方面:汇总2011-2018年奉贤区每月的蚊蝇鼠蟑的密度情况和气象因素主要指标,包括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月降水量等5项指标。气象指标来自上海市奉贤区气象局。将上述两项指标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
抗药性研究方面:2011-2018年期间,每隔2-3年随机采集上海市奉贤区野生环境中主要病媒生物,包括白纹伊蚊、家蝇和德国小蠊,带至实验室饲养1-2代,利用相应抗药性检测方法和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汇总,得到抗药性指数和敏感分级,从而指导爱卫等媒介消杀部门合理用药。
结果
病媒生物种群方面:蚊虫种类有7种,包括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贪食库蚊、中华按蚊、白蚊伊蚊、骚扰阿蚊和常型曼蚊;蝇类有47种,包括巴浦绿蝇、白头亚麻蝇、斑蹠黑蝇、本州沼野蝇、秉式野麻蝇、不显口鼻蝇、常齿股蝇、大头金蝇、东方溜蝇、短角酱麻蝇、绯胫纹蝇、肥躯金蝇、郭氏欧麻蝇、黑尾黑麻蝇、黄须亚麻蝇、灰地种蝇、急钩酱麻蝇、家蝇、结节酱麻蝇、厩腐蝇、巨尾阿丽蝇、蓝翠蝇、立刺麻蝇、亮绿蝇、羚足鬃麻蝇、南岭绿蝇、拟对岛野麻蝇、食蚜蝇、市蝇、痩叶带绿蝇、丝光绿蝇、台南钳麻蝇、铜绿蝇、狭额腐蝇、夏厕蝇、乡隰蝇、肖藜泉蝇、小灰特麻蝇、新月陪丽蝇、野麻蝇、翼阳钳麻蝇、银眉黑蝇、隐斑池蝇、元厕蝇、紫绿蝇、棕尾别麻蝇、宽丽蝇;鼠类共有2科4属5种,其中鼠科有鼠属(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属(小家鼠)、姬鼠属(黑线姬鼠),鼩鼱科有鼩鼱属(鼩鼱);蟑螂共4种,德国小蠊、黑胸大蠊、美洲大蠊和澳洲大蠊。
季节性消长规律:每年蚊虫密度指数仅出现1个高峰,除了2018年密度高峰出现在6月,其余年份均是7月出现蚊虫密度的高峰;蝇类3月密度最低,6月密度达到高峰,7-8月密度陡然下降,随后9-11月密度平稳下降,但11月的密度略高于3-4月密度;鼠类每年基本在4-5月和9月附近会出现高峰;蟑螂密度曲线呈单峰分布, 1月蜚蠊密度最低,在盛夏时节(8月)蜚蠊密度达到最高峰。
气象因素相关性:与当月蚊虫密度指数有相关性的气象因素是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和月降水量,均呈正相关(均P<0.05),其中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月平均最低气温与当月蚊密度指数呈高度相关;月平均相对湿度和月降水量与当月蚊密度指数呈低度相关。
与当月蝇密度有相关性的气象因素是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其中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月平均最低气温与当月蝇密度呈中度相关;月平均相对湿度与当月蝇密度呈低度相关。
与当月鼠密度有相关性的气象因素是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正相关(均P<0.05)。
与当月蜚蠊密度指数有相关性的气象因素是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和月降水量,均呈正相关(均P<0.05),其中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月平均最低气温与当月蜚蠊密度指数呈高度相关;月平均相对湿度和月降水量与当月蜚蠊密度指数呈中度相关。
抗药性方面:2013年奉贤区家蝇自然种群对残杀威、溴氰菊酯和敌敌畏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097.05、96.6和44.70,抗性级别均为高抗;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倍数为10.68,抗性水平为中度;对氯菊酯的抗性倍数为5.74,属于低抗水平。
2014年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的抗性系数最高,分别为5.38、6.17,抗性水平为中度;对溴氰菊酯抗性系数为3.31,属于低抗水平,对残杀威、乙酰甲胺磷的抗性系数分别为1.25、1.04,基本无抗药性产生。
2015年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0.89和34.5,属于中抗水平;对氯菊酯、双硫磷抗性倍数分别为5.25和9.06,属于低抗水平;对残杀威的抗性倍数最低,为1.49,属于敏感级别。
2016年德国小蠊对残杀威的抗性系数最高,为11.15,抗性水平为高度;对溴氰菊酯抗性系数为5.80,属于中抗水平,对乙酰甲胺磷的抗性系数为0.74,属于无抗性水平。
2017年奉贤区家蝇自然种群对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11.84、24.62、44.4,抗性级别均为高抗。
2018年奉贤区白纹伊蚊对双硫磷的抗性倍数最低,为8.81,属于低抗水平;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70.89和68.75,属于高抗水平。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系数最高,为16.82,抗性水平为高度;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系数为12.69,属于高抗水平,对残杀威的抗性系数为6.10,属于中性水平。
结论
奉贤区主要媒介生物蚊、蝇、鼠、蟑均有独特的季节性消长规律和种群分布特征。蚊、蝇、鼠、蟑的密度与某些气象因素有一定相关性。应当结合上述规律,科学防治病媒生物。奉贤区白纹伊蚊、家蝇和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逐年上升,应严格控制高抗杀虫剂使用频次和周期,加强对PCO公司的用药监管,重视物理除害,积极研制新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