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政府文件中涌现的新词语特色非常鲜明,加之不可消除的文化差异,其英译难度可想而知。不过,它们总体上具有很强的可译性。可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多种多样,在一些重要表述的翻译上,除了要注意中外文化差异,更要格外注意对外宣传的负面影响。本文以功能目的论为指导,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通过大量具体实例分析了中国政府党政文件中汉语新词的外宣翻译的特点和规律,阐述了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目的论三原则及其改进版“功能+忠诚”的原则外宣新词翻译中的应用,旨在为同一类型的新词翻译提供指导和借鉴。本文研究表明,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因此在功能目的论指导下,本文作者提出了多种翻译策略或方法,以实现翻译的目的。本文作者认为译者在翻译时应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使用符合译语文化观念和语言结构的表达方式,以达到语言内部的连贯性,同时需要兼顾忠实。忠实法则认为译文要忠实地传达出原文的信息和情感,尤其像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的古语、惯用语、俗语,翻译时应尽可能准确传递出原文的思想内容。最后,还应考虑功能+忠诚原则,做到原文作者、读者、译者和译文发起人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具体来说,有些情况译文需向读者靠拢,有些情况需向原作者靠拢,有些情况需向译文发起人靠拢,有时还应体现译者主体性。在外宣新词翻译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需把握以下原则:1)保证译入语读者理解的前提下,凸显中国特色;2)追求原语作者译入语读者两者兼顾,保持政治等效;3)照顾译入语读者的理解,避免误解。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对我国政府党政文件中新词的外宣翻译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