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CT分析,探讨脾亢患者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后栓塞脾组织的变化过程;探讨脾亢患者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后栓塞脾组织变化与机体康复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PSE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46例,所有患者术前相关检查完善,采取一次性部分脾动脉栓塞处理,并在术后1周、1月、3月及半年复查上腹部CT、血常规和肝功能,观察临床表现。根据术后1周CT图像测量脾脏栓塞区与非栓塞区体积,计算出每一位患者脾脏栓塞比例,再根据栓塞比例的不同,将本组病例分为A、B两组。A组栓塞比例≤50%,B组栓塞比例>50%,并通过CT图像分析栓塞脾组织在各个观察时间点的变化,分别采用组织梗死、组织液化及组织修复等征象改变来进行描述。观察患者住院治疗时间,血细胞升高后维持时间等指标。观察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包作统计分析。结果: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后1周,CT测量脾脏栓塞比例:A组31例,栓塞比例(45.3±4.2)%;B组15例,栓塞比例(64.2±10.6)%。术后1个周,栓塞脾脏组织CT改变:46例患者全为梗死表现(100%)。术后1个月:脾脏栓塞部分未发生变化,仍为梗死者12例(26.08%),出现修复表现者34例(73.91%),梗死伴液化者4例(8.69%)。术后3个月:栓塞区梗死伴液化者8例(17.37%),部分修复27例(58.69%),完全修复19例(41.30%)。术后半年:栓塞脾组织部分修复4例(8.69%),梗死伴液化4例(8.69%),完全修复42例(91.31%)。术后1个月,A、B两组病例中,脾脏栓塞组织部分修复情况的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B两组脾脏栓塞组织修复程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 A组均表现为完全修复,B组有4例未完全修复(26.66%);A组病例各观察期脾脏栓塞组织均无液化表现,B组在术后1个月有4例伴发液化(26.66%),3个月时有8例伴发液化(53.33%),6个月时仍有4例存在液化(26.66%%)。两组病例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细胞升高后维持时间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后,脾脏栓塞组织CT图像会出现梗死、梗死伴液化、部分修复、完全修复的变化过程;这些变化过程可反映脾亢的治疗效果及患者机体康复情况。脾栓塞比例小于50%,CT图像较少出现液化表现。较小的脾栓塞比例,CT图像修复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