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问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妇女理论是什么,妇女运动经历了怎样的实践历程。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具体采用对文献的质性分析方法——扎根理论、诠释学、历史比较研究等,从不同侧面考察这一问题,遵循以下研究路径,首先探究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妇女理论与实践的理论基础;回溯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妇女运动的实践历程;从文本出发,寻找中国共产党妇女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主张,通过历史比较寻找它的历史渊源,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妇女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继承,发现它的创新之处,再通过与西方女权主义的比较认识它的理论特色。主要观点如下: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妇女理论与实践建立在雄厚的理论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尊重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性,努力激发妇女中蕴藏的先进生产力因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注重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通过组织动员妇女全面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回应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妇女生存与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通过妇联组织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借助国家与社会的力量,通过建立健全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通过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实施,通过将妇女发展纳入社会发展规划等方式,全面推进新时期妇女进一步解放与发展。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妇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的妇女解放思想,主要体现为,粉碎“四人帮”以后,在反思“文革”错误的过程中,重申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基本观点,在思想上拨乱反正,在实践上坚持无产阶级妇女解放道路,为新时期中国妇女发展道路的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妇女理论的重要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试图在全党全社会倡扬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营造男女平等、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理论,新时期中国妇女运动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直接指导了中国妇女运动实践,成为在这一实践中产生的中国共产党妇女理论的理论基础。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运动实践,是一个将中国妇女进一步解放与发展纳入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不断推进男女平等与妇女发展的过程。这个历史进程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20世纪80年代回应改革开放之初性别问题的凸显,以及改革给妇女带来的挑战,一方面依据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妇女权益,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向广大妇女进行普法教育;另一方面,着力于通过“四自”、“四有”教育,提高妇女素质,着重于保障妇女的生存权。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在’95世界妇女大会的推动下,将妇女发展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妇女发展理念上由20世纪80年代的注重妇女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到关注社会发展给妇女带来的实际利益。20世纪末至新世纪以来,促进不同妇女群体的均衡发展。一方面,汇集社会力量救助特殊群体,着力解决西部女性的生存资源与生殖健康;另一方面,努力改变女性人才的成长环境,促进女性高级人才的成长。在发展理念上,注重社会发展要惠及妇女,强调妇女平等享有发展成果。在促进妇女发展的思路上,着力突破瓶颈问题,借助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契机,将惠及妇女的政策纳入社会保障机制。30余年妇女运动实践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妇女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妇女理论的基本概念是妇女运动、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最核心概念是男女平等。新时期妇女运动的基本内涵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妇联组织担任组织者,在组织妇女全面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推动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男女平等概念主要有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妇女权利层面,指男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呈现法权、社会参与权、享有成果权“三位一体”的结构。二是男女平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指男女平等是社会主义原则,包括法律政策原则、民主政治原则、家庭关系原则、社会关系原则,男女平等是社会和谐特征。妇女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党、妇女、国家社会的“三维互动”,推动妇女全面进步的过程。即将“妇女发展工作”作为党的事业的一部分,着重于提高妇女发展自主意识,营造妇女发展环境,促进妇女与男性、与社会同步发展。党、国家、社会、妇女组织、妇女协同运作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推动妇女进一步解放与发展的基本框架。在这多维运作的体系中,妇女是自身解放与发展的主体,妇联组织是党和政府、妇女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党着重于促进政府作为妇女发展的责任主体,着重于营造男女平等、妇女发展的社会氛围,形成系统运作的机制。“融入”与“契合”是中国共产党妇女理论的中层理论,党通过“融入”与“契合”的方式将妇女进一步解放与发展道路具体化,彰显其实践性。通过“契合”的方式,确定中国妇女发展的着力点,即将妇女运动、妇女发展事业“融入”党的事业之中。“融入”显然不是独立,但也不是淹没,而是既融入大局,又保持自己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维护全体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维护妇女的特殊利益。“契合”即是寻找党的中心工作与妇女发展需求的共同点,以此为切入点着力推动,“融入”与“契合”形成了妇女发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运作模式。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妇女理论是在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妇女解放理论与历史经验的继承与创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继承与创新表现在诸多方面,主要之处在于:首先,是对妇女解放道路的继承与发展,即由劳动解放、民族独立、妇女解放“三角共盟”,到将妇女发展融入“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其次,是妇女发展运作模式继承与创新,将妇联组织的职能由联系党和妇女群众的桥梁到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国家政权的社会支柱,凸显政府作为妇女发展的责任主体,开辟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妇联协调、妇女主体、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中国共产党妇女理论与西方女权主义的主要区别首先在于政治诉求的不同,女权主义的政治诉求是以个体权力为核心的妇女的权力;中国共产党妇女理论的政治立场是维护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此外,理论范式迥异,包括核心概念、基本问题、问题意识等存在诸多差异。本研究有许多局限,主要表现为,研究方法的局限,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方法,虽然便于发现理论框架,但缺乏田野调查的分析资料。理论上的局限,中国共产党妇女理论是一个非常难以把握的内容丰富的体系,本研究只从一个侧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管窥蠡测,难以概括中国妇女理论与实践的全貌。许多问题有待学术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