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译俄中形动词的使用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qy760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结构:本论文由两部分组成:理论研究和翻译习作。理论研究部分是论文《论汉译俄中形动词的使用》,主要研究汉译俄中俄语形动词的使用规律和使用方法。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分析汉译俄中形动词的使用规律和方法。形动词是俄语动词的一种修饰形式,兼有动词和形容词的特征。形动词用一定的动作或状态来说明人或者事物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表现的特征,回答какои?的问题。形动词在俄语政论语体、公文事务语体和科技语体中大量使用,并且在文学语体中也经常使用。本论文的写作目的是:第一,分析总结汉译俄中形动词的使用规律;第二,归纳总结汉译俄中形动词的使用方法。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分析法、描写法、归纳概括法。本论文的创新之处是我们依据翻译学理论、词法学理论、句法学理论和修辞学理论,对汉译俄中形动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进行了分类归纳,总结出了系统的、操作性很强的汉译俄中形动词的使用方法。本论文选取的汉语和俄语语料多来自政论文章及文学作品。本论文理论研究部分由以下部分组成:引言、两个章节、结束语、参考文献。论文的引言部分对论文进行了总体说明,阐述了论文的选题动机、论文选题的现实意义,明确了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及任务,说明了论文的新意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并指明了论文的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论文结构等。第一章理论基础中介绍论文的理论基础,详细阐述了本论文研究所遵循的理论。第二章汉译俄中形动词的使用情况分析分为六个小节,分别从偏正式合成名词的俄译、定中短语中修饰语的俄译、兼语句的俄译、复合句的俄译、加译形动词和避免词汇重复的角度,分析了汉译俄中形动词的使用情况,并总结归纳了汉译俄中形动词的使用规律和使用方法。在结束语中,我们得出了几点结论,并指出了论文的研究前景及论文成果的可能应用的领域。论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汉译俄中,在偏正式合成名词的翻译、定中短语中修饰语的翻译、兼语句的翻译、复合句的翻译、加词、避免词汇重复等方面可以使用形动词。2.如果汉语的偏正式合成名词在俄语中没有直接的翻译对应物,就可以考虑采用描述性译法,进行解释性翻译。在此翻译过程中,有时会使用形动词。3.汉语定中短语中的修饰语中如果带有动词或者动词性短语,并且修饰语与中心语在语法上能构成主谓短语或者动宾短语,那么这样的修饰语就可以考虑译为形动词或者形动词短语。4.汉译俄中,进行兼语句的翻译、复合句的翻译时,有时会使用形动词。5.汉译俄中,在使用加词方法时,也有经常采用加译形动词的方法。在特殊的定中短语翻译中,有时需要加译形动词。6.有时使用形动词也是修辞的需要。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汉译俄翻译实践中,并且我们的研究成果对老师、学生及翻译工作者进行汉译俄翻译实践有借鉴意义。当然,我们的研究成果不能穷尽所有的汉译俄中形动词的使用情况,为此,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其他文献
马丽华“西藏系列”散文描写西藏的自然环境、风俗民情、人文历史……全方位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和心路轨迹。在关注西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同时,马丽华也倾注了自己
游泳出发台变成现在加扶手和起跳器的大板面已经被国际游泳联合会允许。在这种游泳出发台的改变形势下,蹲踞式出发技术将会被世界优秀的游泳运动员所应用。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
昌耀是中国当代一位重要的诗人,他诗歌文本中所蕴含的浪漫主义气质和苦难意识,对西部物象的体悟及个性话语的坚持被称为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特例和对西部时空的图解。在长约半
当代流行歌词与唐宋词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这就使得两者之间有了很多“共同语言”。当代流行歌词若能向唐宋词诗意化的词境、词心回归,不但有助于扩展当代流行歌词内
游仙诗发端于先秦,历经秦汉的发展,在魏晋时期的文坛上大放光彩,学术界在对游仙诗的整体及个案研究方面,都有许多不容忽视的成就。本文以对游仙诗的整体梳理为基础,对游仙诗的嬗变
本论文采用文本细读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历史记载和文学加工的双重交织,以清末民初小说为关照对象,结合数量众多的关于彼时小说评论的相关理论文章,试图从小说文本中还原
<正>在中国如果一个人走上管理者岗位,他们都会在借鉴和学习了一定管理知识的基础上信奉、秉承和践行自己的管理哲学。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所受的教育有差异,所以会表现出
《荆钗记》位列四大南戏之首,从其搬上舞台之后,就一直是雅俗共赏、持续传播的优秀经典剧目,在现代的传统剧目改编过程中,也一直被高度关注。更为重要的是,它的现代改编过程,
贴春联是中国人岁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红的春联寄托了黎庶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眷恋,对生命、自然的礼赞,以及对未来的希冀与祝福。
期刊
版本变异是张爱玲小说创作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现象。作家通过改写兼顾了作品的文字增删修订、传统的延续和文本的创造性变更,从而使得新的版本不仅和旧的版本保持连续性,而且被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