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针刺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qq884939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占脑血管疾病的43%-65%,病死率为15%-25%,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国家及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临床中许多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后超早期急救不及时,脑细胞在短期缺血、缺氧后形成了不可逆的损伤,最终造成死亡或恢复期遗留严重后遗症。在发病后最短时间内,使用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急救措施对脑组织进行有效的保护,将对患者的预后产生积极影响。药物疗法仍是目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药物疗法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针刺疗法已广泛应用脑血管病恢复期治疗,并且已被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治疗,在缺血后立即给予针刺治疗则能使局部脑血流显著增加,使缺血组织局部维持有效的血供,对抗缺血引起的损伤;缺血后再灌注期针刺增加局部脑血供,使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小,神经功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因此,针刺超早期介入的意义值得重视。本研究在前期采用microPET观察到超早期针刺对脑缺血葡萄糖代谢改善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超早期针刺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理,为临床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SPF级雌性SD大鼠140只,3月龄,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穴位2h组、非穴位2h组、模型2h组、穴位24h组、非穴位24h组、模型24h组,每组各20只,其中10只用来灌注取脑,10只取新鲜脑组织。采用开颅法电凝大脑中动脉造模,制作右侧大鼠大脑中动脉急性脑缺血模型。穴位组取“百会”、“水沟”针刺,以120次/分左右进行捻转1min,共留针30min,期间每5min捻转行针1次,每次1min。非穴位组分别在百会、水沟左侧旁开约5mm处进针,避开穴位,手法同穴位针刺。穴位24h组及非穴位24h组在造模后24小时候再针刺1次。采用高效液相检测各组缺血脑组织ATP、ADP、AMP含量,比色法检测Na+-K+-ATP酶、Ca2+-ATP酶含量,real-time PCR检测HIF-1αmRNA及EPO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缺血脑组织GLUT1、GLUT3阳性细胞表达,对上述结果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1.脑组织ATP、ADP含量在大鼠脑缺血后2h后即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24h组ATP、ADP含量降低更显著,与模型2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穴位2h组大鼠ATP、ADP含量较模型2h组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非穴位2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穴位2h组与模型2h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穴位24h组ATP、ADP含量较模型24h组及非穴位24h组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非穴位24h组与模型24h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组织AMP含量在大鼠脑缺血后2h后即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24h组AMP含量升高更显著,与模型2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穴位2h组大鼠AMP含量较模型2h组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非穴位2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穴位2h组与模型2h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穴位24h组AMP含量显著低于较模型24h组及非穴位24h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非穴位24h组与模型24h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脑组织TAN在大鼠脑缺血后2h后即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24h组TAN降低更显著,与模型2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穴位2h组大鼠TAN较模型2h组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非穴位2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穴位2h组与模型2h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穴位24h组TAN较模型24h组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穴位24h组TAN较非穴位24h组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非穴位24h组与模型24h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脑组织EC在大鼠脑缺血后2h后即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24h组EC降低更显著,与模型2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穴位2h组大鼠EC较模型2h组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非穴位2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穴位2h组与模型2h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穴位24h组EC较模型24h组及非穴位24h组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非穴位24h组与模型24h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脑组织Na+-K+-ATP酶含量在大鼠脑缺血后2h后即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24h组Na+-K+-ATP酶降低更显著,与模型2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穴位2h组及非穴位2h组大鼠Na+-K+-ATP酶含量较模型2h组升高,但穴位2h组上升更显著,与模型2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非穴位2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穴位2h组与模型2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穴位24h组Na+-K+-ATP酶含量较模型24h组及非穴位24h组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穴位24h组与模型24h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5.脑组织Ca2+-ATP酶含量在大鼠脑缺血后2h后即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24h组降低更显著,与模型2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穴位2h组大鼠Ca2+-ATP酶含量较模型2h组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非穴位2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穴位2h组与模型2h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穴位24h组Ca2+-ATP酶含量较模型24h组及非穴位24h组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穴位24h组与模型24h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6.各组大鼠缺血侧皮质区域GLUT1免疫阳性物MOD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0.01)。穴位2h组较模型2h组比较,阳性表达明显增加,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穴位2h组GLUT1阳性表达较非穴位2h组明显增加(P<0.05),而非穴位2h组与模型2h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模型24h组与模型2h组比较,阳性表达明显增加,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穴位24h组阳性表达要明显多于模型24h组和非穴位24h,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上述结果表明,在缺血后2h~24h之间,GLUT1阳性表达增加;穴位针刺可以明显增强大脑皮质GLUT1阳性表达,而非穴位组表达略有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7.各组大鼠缺血侧皮质区域GLUT3免疫阳性物MOD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穴位2h组较模型2h组比较,阳性表达明显增加,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穴位2h组GLUT3阳性表达较非穴位2h组明显增加(P<0.05);非穴位2h组与模型2h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24h组与模型2h组比较,阳性表达明显增加,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穴位24h组阳性表达要明显多于模型组和非穴位24h,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在缺血后2h~24h之间,GLUT3阳性表达增加;穴位针刺可以明显增强大脑皮质GLUT3阳性表达,而非穴位组表达略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8.各组大鼠缺血侧皮质HIF-1α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穴位2h组较模型2h组比较,基因表达明显增加,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穴位2h组基因表达较非穴位2h组明显增加(P<0.05);非穴位2h组与模型2h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24h组与模型2h组比较,基因表达明显增加,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穴位24h组基因表达要明显多于模型组和非穴位24h,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在缺血后2h~24h之间,HIF-1αmRNA表达增加;穴位针刺可以明显增强大脑皮质HIF-1αmRNA表达,而非穴位组表达略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9.各组大鼠缺血侧皮质EPO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穴位2h组较模型2h组比较,基因表达明显增加,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穴位2h组基因表达较非穴位2h组明显增加(P<0.05);非穴位2h组与模型2h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24h组与模型2h组比较,基因表达明显增加,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穴位24h组基因表达要明显多于模型组和非穴位24h,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在缺血后2h~24h之间,EPOmRNA表达增加;穴位针刺组可以明显增强大脑皮质EPOmRNA表达,而非穴位组表达略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急性脑缺血后大鼠脑组织ATP生产及利用均减少,TAN及EC均降低,表明脑缺血后能量代谢障碍,而穴位针刺可以显著改善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能量代谢,发挥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2.穴位针刺可以通过改善缺血脑组织的能量代谢,从而恢复Na+-K+-ATP与Ca2+-ATP酶的活性,从而可能通过减少胞内Na+负荷,减轻Ca2+超载,维持了细胞内外Na+、Ca2+稳态,减轻细胞内水肿,影响突触兴奋、传导和递质释放,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等毒性物质的释放,达到脑保护作用。3.穴位针刺可以上调脑内GLUT1和GLUT3的蛋白表达,增加葡萄糖通过血脑屏障转运入脑,以提高葡萄糖脑转运效率,延续缺氧缺血情况下脑的能量供应,延缓能量耗竭,对抗缺氧缺血的正向反应,减轻缺血缺氧造成的脑损害。4.穴位针刺能诱导缺血区HIF-1αmRNA表达增加,从而增强EPOmRNA、GLUT1等靶基因的表达,发挥抗缺血损伤的作用。5.超早期针刺可通过对HIF-1α、GLUT1、GLUT3、EPO等的调节,有效的改善脑缺血后能量代谢,发挥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6.穴位针刺对脑缺血大鼠能量代谢及影响脑能量代谢的相关指标的调节作用明显优于非穴位针刺。
其他文献
广西小城镇的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小城镇的污水治理势在必行。本文是在广西小城镇污水处理科研的基础上对广西小城镇污水的特点、处理要求进行了分析,对六种污水处理工艺的
目的:研究海参多糖(PSU)对大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AICI)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抗凝血作用。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n=12):假手术组、模型组、海参多糖低(30 mg/(kg.d))、中(60mg/(kg.d))、高
为了研究高水分玉米发酵后制作配合饲料对民猪生长及肉质的影响,试验以发酵玉米替代常规饲料中干玉米生产猪配合饲料,研究其对民猪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和肌肉品质等指标的影响
命名实体识别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一项基本技术,它是信息抽取、信息检索、机器翻译、组块分析、问答系统等多种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重要基础。因此对命名实体识别的研究具有较高
全面抗战前,作为抗战准备的重要内容,南京国民政府开始进行抗战精神动员。抗战精神动员既包括在教育、宣传、文学艺术等方面弘扬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种种努力,也包括新生活
对于复杂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由于费用和试验组织等方面的原因,不可能进行大量的系统级可靠性试验,如何充分利用单元和系统的各种试验信息对系统可靠性进行精确的评估是一个
<正>近日,中国服装协会正式发布"2010年服装行业百强企业"名单。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2010年服装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双料冠军,深圳玛丝菲尔时装有限公司获得
食品召回制度是消除缺陷食品危害风险的制度,通过实施食品召回及时收回缺陷食品,避免进入流通领域的缺陷食品损害消费者人身安全的事件发生或扩大,维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该
谷氨酰胺(Glutamine,Gln)是机体一些快速分裂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在维持肠道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形态和功能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证实,补充Gln有助于减少机体的蛋白质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