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境研究由来已久,传统语境观认为语境是静止的,预设的,是先于交际过程而存在的。从传统语境观出发,对翻译的研究也多从社会文化角度对翻译的各种文化情景因素展开分析。1986年,Sperber&Wilson在著作《关联:交际与认知》中首次提出了认知语境的理念。相较于传统语境而言,认知语境不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认知语境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丰富、扩张,建构和整合的状态,是一个心理建构体,是听者对于世界假设的子集。除了传统语境观中的物理情景因素,认知语境还包括交际双方认知环境中互相显映的一切事实和假设。认知语境具有完形性、人本性以及动态性的特点。广告在全球经济发展的今天起到越来越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使得广告翻译成为企业主发展海外市场,吸引海外顾客的重要一环。在以往的广告翻译研究中,学者往往从功能主义目的论角度,读者中心论角度,动态对等理论角度,以及跨文化交际理论等方面,对广告翻译现状及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看法和见地。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特别是翻译学科的结合,认知翻译渐渐进入学者的视角,得到了学者的重视,展现了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便从认知语境的角度出发,试图分析认知语境从何方面影响广告翻译实践,以及能给予广告翻译实践怎样的指导和建议。通过对认知语境、广告及广告翻译的分析与研究,本文提出认知语境适用于广告文本研究,并提出将认知语境的理论概念运用到广告翻译的实践中去,从认知语境的视阈研究广告翻译,将广告翻译看成是有认知主体,即广告主、译者及消费者参与的一个动态交际过程。本文作者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解释认知语境如何具体作用于广告翻译,提出广告译者在意识到认知语境对广告翻译制约作用的同时,更要利用认知语境的特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认知语境更好地服务于广告翻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