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泡型肝包虫病的首选治疗方式为外科手术,根治性肝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现吲哚菁绿(ICG)近红外线荧光成像系统在肝癌手术中可以实时导航,在肝脏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中使用该技术已经很成熟,且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现为求泡型肝包虫病术中导航的实现,但是鉴于ICG荧光造影技术的在肝包虫病手术当中的运用方法尚未提出相关标准,本研究将探索ICG近红外荧光显像技术在肝脏包虫病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选择临床诊断为HAE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其静脉注射吲哚菁绿,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A、B、C组,每组10例,A组为患者于术前48h给予其静脉注射吲哚菁绿0.5mg/kg,B组为患者于手术开始时经静脉注射吲哚菁绿,C组为患者待手术行肝脏切除开始时(肝门阻断前)注射吲哚菁绿,最大剂量不超过说明书上规定的0.5mg/kg计算出来的总剂量。(2)所有患者常规进行术前检查、手术规划及术前准备。记录各组患者体重、给药剂量,术中是否加药。开腹暴露并游离肝脏,手持探头,观察并记录显示屏上病灶显像特点,记录整个手术过程视频。(3)对于肝脏可以显影的病灶,先用电刀大致划分下肝脏切割线,荧光显像实时切除包虫病灶,观察肝脏切面的显像特点;对于肝脏表面不能显影的,结合影像学表现和术中术者主导进行手术切除病灶,整个手术过程仍然采用荧光显像技术进行实时导航。离体的标本整体及剖面均运用荧光显像技术进行观察,记录泡型包虫病组织与泡型包虫病周围组织的显像特点。结果A组患者术中无荧光显影,B组患者荧光显影的对比强度不明显;C组中C1荧光显影持续时间更长,该荧光显影持续时间计算的是以切肝开始到病灶完整切除的时长;显影的最佳剂量是以12.5mg开始时,中途视荧光成像亮度加药,给药剂量不超过0.5mg/kg的标准;在C组中显示屏上肝脏组织呈高亮荧光状态,泡型包虫病病灶呈暗影,在体肝脏断面呈高亮的荧光表现。结论ICG荧光显像技术运用至泡型肝包虫病手术中时,其给药的最佳时机是肝门阻断前,肝脏切除开始时,且显影方式为负显影,即肝脏显影,病灶不显影。在给药上以术中给药肝门阻断前1-2min从深静脉进入,从12.5mg剂量开始,持续加药的方式最佳。ICG荧光显像技术较好的运用到泡型肝包虫病手术当中能够为外科医师的可视化手术予以指导,在完整切除包虫病灶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ICG荧光显像技术可以术中实时的使泡型肝包虫的病灶显影,能对包虫病灶的显像特点进一步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