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矮化栽培是世界苹果主流栽培模式,是苹果现代栽培制度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苹果栽培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在苹果矮化栽培中,矮砧密植是最重要的栽植方式。本研究着眼我国优质苹果主产区的甘肃省庆阳市,在对该区域苹果生产基本情况摸底的基础上,重点对苹果矮化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做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以期为该区域旱地苹果矮化栽培的发展提供技术参考。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庆阳市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是我国优质苹果的核心产区。该市苹果栽培主要分布在西峰、宁县、正宁、庆城、合水、镇原等6个县区,2013年栽培面积为77840hm2,其中矮化栽培面积为4458hm2,占栽培总面积的5.7%,乔砧栽培占主导地位,矮砧栽培比例小。该市有少量15年生以上的矮砧栽培果园,表现高产稳产、商品率高、比较效益好等明显优点,表明苹果矮化栽培在该区域有较大发展潜力。2.矮化栽培在庆阳市集中分布区包括董志塬的8个乡镇、早胜塬的1个乡镇和宫河塬的2个乡镇。矮砧利用类型,以SH系和M26砧木为主,分别占52.93%和37.46%;矮砧利用方式,以矮化中间砧为主,仅在正宁、庆城两县有极少量自根砧栽培。通过对部分生产果园的初步调查,发现不同砧穗组合的树体生长、结果表现存在一定差异,但SH系(SH1、SH6)、M26、M9(T337)等均表现出较好的矮化栽培效果。3.调查发现,庆阳地区缺乏苹果矮化苗木繁育基地,苗木以外调为主,质量差,成活率低,影响农民栽植积极性;果农管理水平较低,新建园苗木栽植密度、砧木入土深度、定干等栽植技术不规范;成龄园修剪技术不到位,大部分果园仍沿用乔化树形,主干优势不明显;果园肥水管理粗放,覆膜保墒等旱作技术才开始推广应用。同时,建园时支架、铁丝等保护措施成本较高,推广应用仍有较大难度。4.针对本区域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庆阳地区矮化苹果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是建立优质苗木生产基地,实现苗木本土化生产,加强适宜砧木和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二是建立旱地矮化苹果栽培技术体系,推广覆膜保墒技术;三是政策扶持引导,推广实用的支架保护栽培方式;四是加大对果农及果树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果农的认识程度,五是引入企业或大户,建立规模化示范园,带动果农的栽植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