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一次成功实践,它不仅使红军取得了长征战略转移的胜利,而且对于党中央长期立足陕北、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推动全国大联合、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为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处理更加复杂的国内、国际矛盾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在分析大量统一战线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一次成功实践,它不仅使红军取得了长征战略转移的胜利,而且对于党中央长期立足陕北、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推动全国大联合、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为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处理更加复杂的国内、国际矛盾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在分析大量统一战线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基本研究方法,综合使用文献法和归纳法,力图系统、全面、客观地梳理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时期的各项统战工作,分析其统战思想的产生背景、发展及实践过程,探寻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的基本规律,以期为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在思想上,是以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为基础,并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而形成发展的;在实践上,主要包括对少数民族及宗教团体、地方实力派、中间党派、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等各阶级力量的统战工作;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统战范围和对象逐步扩大,统战策略灵活多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统战工作重点更加突出、主次有序、轻重缓急;其影响,主要是保证了长征的胜利完成,促进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其现实意义体现在为新时期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提供历史依据,为新时期少数民族工作积累了经验,为新时期各阶层的统战工作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中国的农民群体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农民的背影正逐渐苍老;中国的农村是多数城市人的根,而村庄的缩影正逐渐消亡;中国的农业文明是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而农业文明在商业文明的冲击中渐显凋敝之态。所有这些,都促使我们将悲悯的目光投向这一弱势群体,去给予农村与农民更多的关照和帮助,这也许才是现实情况下最实际的行动。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笔者选择了“农民幸福感问题研究”这一课题,旨在依据幸福感问题的相关理论,通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区域经济迈入一体化新阶段的同时我国的城市群建设的步伐也逐步加快。中原城市群集聚了河南省大部分的优势资源。《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于2005年提出,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以郑汴一体化为切入点,相关合作议题得到各城市政府的积极实施,城市群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并且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它带动了四周地区的发展,并且自身的示范作用日趋明显。因为城市群建设处于初始
本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在厘清核心概念、阐释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湖北高校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成因及其对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旨在多元文化背景之下促使先进文化有效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和谐发展,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温馨的网络文化精神家园。 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相关研
企业(公司)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公司)利润的增长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密切相关。当今时代,公司创造利润不再仅仅依靠业务的扩张发展,更重要的是在公司内部挖掘效益。公司治理效率直接决定着其盈利水平,公司内部权力配置的优化是提升其治理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公司内部权力配置的优劣对于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公司权力结构能行之有效的提升公司的竞争力,而权力结构的不完善很容易出现公司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管理效率低
西方各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便掀起了新的一轮公共行政改革的浪潮,把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作为西方各国政府行政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以创建快捷、高效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作为西方各国政府不断追求的奋斗目标。在2007年召开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在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首次被正式写在了十七大报告中,并为今后一个时期继续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确定了基本方向
生命意识薄弱问题在当代大学生中是较为普遍的问题,也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加强大学生生命意识研究,重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开展,引导大学生重视生命的价值,理解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观,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兰州高校大学生生命意识现状进行调研,分析部分大学生生命意识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并全面寻求问题的根源,最后尝试从教育的角度提出策略和建议,力求为改善当代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贡献绵力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一些学生对就业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直接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市场上并不是没有工作可干,而是他们过高的职业目标超出了现实社会的需求,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培育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研究目的、意义,并对当前国内研究现状作了分析。第二部分为大学生就业观相关概念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一提法既体现了党中央尊重人、关心人的人本情怀,又标志着我们党对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新思考和新认识,也为切实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视域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既是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理念的创新,又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两者都以提高人
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社会生活亦或人类思想伦理方面的进步都有科学技术的参与。科学技术已经由过去单纯的生产力因素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今天社会生活的“必备品”。科学技术间接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人类的思想,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也给科学技术源源不断地开辟新领域、提出新的研究对象。总而言之,科技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我国中部地区主要指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六省,涉及国土面积10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亿,地理位置深处腹地、承东启西、连南通北,在经济区域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联接和支撑作用。但当前中部与东部、东北老工业基地及西部地区相比发展逐渐趋缓,对我国经济区域化发展十分不利,推进中部崛起十分必要。中部地区中小家族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