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相比,对肩关节镜下行肩袖修补术的患者术中管理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ASA评级I~II级的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单纯全麻组(D组)和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F组)。F组患者于全麻诱导前进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加颈浅丛神经阻滞。局麻药物均采用0.5%的罗哌卡因,首先在患者前中斜角肌肌间沟顶点进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五分钟无不良反应后,于颈外静脉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交界处下0.5cm处进行颈浅丛神经阻滞。神经阻滞完毕后进行常规全麻诱导。D组患者入室监护后直接进行常规全麻诱导。两组患者术中均以七氟醚维持麻醉深度,根据血压、心率变化判断追加芬太尼用量。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1)、手术开始后20min(T2)、手术结束时(T3)、拔管后10min(T4)几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BP)。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le B,Finch E,Gowland C,et al. VisualAnalogue Scale.In:Physical Rehabilitation Outcome Measures[M].Canada Communication Group Publishing,1994.80】对患者术后2、6、12、24h疼痛程度进行评分。记录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以及术中芬太尼用量。记录患者术后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对患者镇痛满意度进行评分以及记录麻醉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术前MAP、RP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及术后两小时血流动力学变化与D组相比,F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术中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中舒芬太尼用量以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F组少于D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视觉模拟评分(VAS):F组低于D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肩关节镜手术中,不但能够更好的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还能够减少麻醉药用量,提高患者舒适度,更加有效持久镇痛,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运动的进行。与传统的单纯全麻相比,在满足手术需要的同时,延长了镇痛的时间,极大减轻了手术创伤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