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因子Bach2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8232853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及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mmuno-related pancytopenia,IRP)患者CD4~+和CD8~+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中转录因Bach2、Blimp-1及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分析,进一步阐明SAA,IRP患者免疫损伤骨髓造血的具体过程及差异,有利于更全面地了解免疫相关的发病机制,从而为寻找预防、诊断和治疗SAA、IRP的新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期间入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的初治SAA、IRP患者,治疗后缓解期复查的SAA、IRP患者及正常对照者为研究对象。第一部分研究SAA患者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中转录因子Bach2的表达,采用免疫磁珠方法分选SAA初治及缓解期患者各10例及10名健康正常人外周血CD4~+或CD8~+T淋巴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分选细胞转录因子Bach2的表达水平。同时利用流式细胞学的方法检测CD4~+或CD8~+T淋巴细胞中转录因子Bach2的表达水平及CD8~+T淋巴细胞中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情况,并与转录因子Bach2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第二部分研究IRP患者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及CD19~+B淋巴细胞中转录因子Bach2的表达。以免疫磁珠阳性分选IRP初治及缓解期患者各10例及10名正常健康人CD4~+或CD8~+T淋巴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分选细胞转录因子Bach2的表达水平。同时利用流式细胞学的方法检测CD4~+或CD8~+T淋巴细胞及CD19~+B淋巴细胞中转录因子Bach2的表达水平。第三部分研究SAA及IRP患者中CD4~+或CD8~+T淋巴细胞及CD19~+B淋巴细胞中转录因子Bach2的下游靶标转录因子Blimp-1及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以免疫磁珠阳性分选SAA初治及缓解期患者各10例,IRP初治及缓解期患者各10例及10名正常健康人CD4~+或CD8~+T淋巴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分选细胞转录因子Blimp-1及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水平。同时利用流式细胞学的方法检测CD4~+或CD8~+T淋巴细胞及IRP患者CD19~+B淋巴细胞中转录因子Blimp-1及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水平。并对转录因子Bach2与转录因子Blimp-1及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第一部分(1)初治SAA患者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Bach2 m RNA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者(Mann-Whitney U检验,P<0.05)。免疫抑制治疗后,缓解期患者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Bach2 m RNA的表达和初治组相比明显上升(Mann-Whitney U检验,P<0.05)。(2)流式细胞检测初治SAA患者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内Bach2的中位表达分别为39.04(24.45-54.20)%和40.86(26.20-80.20)%,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Bach2的中位表达分别为53.64(33.28-86.72)%和64.98(47.00-92.70)%。初治SAA患者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内Bach2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免疫抑制治疗后,缓解患者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内Bach2的表达分别为63.93(40.4-95.56)%和74.05(46.84-91.85)%,和初治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3)全体观察对象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内穿孔素的表达与其Bach2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684,P<0.05)。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内颗粒酶B的表达与Bach2的表达亦呈显著负相关(r=-0.389,P<0.05)。第二部分(1)IRP初治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内Bach2的m 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者无显著差异(Mann-Whitney U检验,P>0.05)。(2)流式细胞检测初治IRP患者外周血CD4~+及CD8~+T细胞内Bach2的中位表达分别为44.53(26.40-64.00)%和59.23(36.19-82.12)%,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4~+及CD8~+T细胞Bach2的中位表达分别为53.64(33.28-86.72)%和64.98(47.00-92.70)%。初治IRP患者外周血CD4~+及CD8~+T细胞内Bach2的表达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初治IRP患者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内Bach2的中位表达为86.57(78.33-92.24)%,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内Bach2的中位表达为85.14(69.39-92.56)%。初治IRP患者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内Bach2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SAA初治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内Bach2的m RNA以及流式检测的表达水平较IRP初治组均显著降低(P<0.05)。第三部分(1)SAA患者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内Blimp-1及HO-1的m RNA表达水平以及流式检测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者均显著升高(P<0.05),免疫抑制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2)IRP患者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内Blimp-1流式检测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者显著升高(P<0.05),免疫抑制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IRP患者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内Blimp-1的QPCR检测m RNA表达水平以及流式检测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者均无显著差异(P﹥0.05)。(3) IRP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及CD19~+B淋巴细胞内HO-1流式检测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者均显著升高(P<0.05),免疫抑制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IRP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内HO-1的QPCR检测m RNA表达水平以及流式检测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者均无显著差异(P﹥0.05)。(4)全体观察对象CD4~+及CD8~+T淋巴细胞内Blimp-1及HO-1与Bach2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IRP患者CD19~+B淋巴细胞内Blimp-1与Bach2呈显著负相关(P<0.05);HO-1与Bach2呈不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1)SAA初治患者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内Bach2的QPCR检测的m RNA表达水平以及流式检测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者均显著降低,经免疫抑制治疗后显著上升。(2)IRP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及CD19~+B淋巴细胞内Bach2的QPCR检测m RNA表达水平以及流式检测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者均无显著差异。SAA初治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内Bach2的m RNA表达水平以及流式检测的表达水平较IRP初治组均显著降低。(3)SAA患者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内Blimp-1及HO-1的QPCR检测的m RNA表达水平以及流式检测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者均显著升高,经免疫抑制治疗后显著下降。(4)IRP患者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内Blimp-1流式检测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者显著升高,免疫抑制治疗后明显下降。IRP患者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内Blimp-1的QPCR检测m RNA表达水平以及流式检测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者均无显著差异。IRP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及CD19~+B淋巴细胞内HO-1流式检测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者均显著升高,免疫抑制治疗后明显下降。IRP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内HO-1的QPCR检测m RNA表达水平以及流式检测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者均无显著差异。(5)全体观察对象CD4~+及CD8~+T淋巴细胞内Blimp-1及HO-1与Bach2呈显著负相关,IRP患者CD19~+B淋巴细胞内Blimp-1与Bach2呈显著负相关;HO-1与Bach2呈不显著负相关。
其他文献
近日,国家电网天津市电力公司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12个子项之一的智能营业厅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预计于2011年11月建成。
随着科学的进步技术的发达经济迅猛的发展,追求的生活环境也在逐步提高。人们对于家庭的温馨、舒适、美观也有了强烈的追求,不知不觉中家庭装饰发生了改变。就此对室内装饰的
孙犁1940年代下半期的"抗战小说"别具一种丰足的阴柔妩媚的幽美.这种幽美多情的作品是否"真实记录"了中国北方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神圣战争"?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关键在于弄清
【正】 政治品质是政治家独具一格的、相对稳定的政治素质的抽象概括.具体内容包括政治家的政治性格、能力和行为方式(作风)等等。它体现了政治家思想行为的主要特点.毛泽东
当前抗日剧出现的荒诞化乱象,已成泛滥成灾的病态,被人们讽称"神剧",这种大众文化现象交织着管理者、生产者、观众三者之间复杂的文化权力关系。有必要从文化商品生产与消费
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家庭小实验,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调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多媒体技术进课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作用、意义、使用时机、优劣势、原则、使用范围等几方面介绍了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上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