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作为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中就包括卷帙浩繁的古代数学典籍。中国古代数学典籍是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更迭和文化的交流中创造的独特文明成果,也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相关部委发布了多项关于古籍保护利用和传统文化教学等的政策文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更是提出要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作为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中就包括卷帙浩繁的古代数学典籍。中国古代数学典籍是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更迭和文化的交流中创造的独特文明成果,也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相关部委发布了多项关于古籍保护利用和传统文化教学等的政策文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更是提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个主题融入到课程当中去。由此看来,将数学典籍内容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响应号召和添彩教育的积极举动,应当受到重视。基于数学典籍内容的教学价值、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课程内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质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相关要求等,结合三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一线专家和两位高校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的教授给出的意见,筛选出适合小学生各年级学习的数学典籍内容。并在专家们的指导下,形成了针对教师的自编问卷和教师访谈提纲,问卷从教师认识、教学现状、教学需求、教学必要性和教学建议5个方面设计问题;访谈围绕“您觉得数学教材里的中国数学典籍怎么样?”“您怎么去利用教材中的这些内容?”“您用了这些内容之后课堂效果怎么样?”“您对未来中国数学典籍教学还有什么样的设想呢?”这4个问题进行讨论。调查发现,影响数学典籍内容教学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各年级和小升初并不对数学典籍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考核,学生和教师的传统文化继承意识都较弱;二是各政策文件中并没有对渗透什么数学典籍内容、渗透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渗透、以什么方式渗透等作出明确的指示;三是教师们的数学典籍内容储备有限,教科书和教师用书中也缺乏相应的素材,教学多局限在课本中已有的典籍内容,较为零碎,不完整也不系统化;四是教师教学精力有限,没有时间更深入查阅数学典籍,教学责任感局限在“你知道吗”内容的“硬塞”,对教学效果的评定也仅仅集中在学生的兴趣上;五是缺乏数学典籍内容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机制。教师们对未来教学的设想和教学建议也是围绕以上内容展开的。因此,建议体现文化浸润的立场,奠定师生共同的文化自信;鼓励典籍内容的挖掘,丰富数学课堂的文化内涵;形成活动体验的路向,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瞄准评价引领的环节,分析实践育人的效果。
其他文献
民族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是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大事,这一大事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过程。我们党在长期开展民族工作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思想,尤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民族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本文以“兴安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从兴安盟具体实践出发,分析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所形成的经验,并将经验进行总结提炼,通过对经验的总结提炼得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高中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独特的学科育人价值,是塑造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工作,多次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思政课教学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毛泽东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绚丽
朱熹是我国南宋时期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总结了孔孟等人的教育思想,并结合自己几十年的教育实践,形成了系统全面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他的弟子门人将其学习理论编撰为《朱子读书法》一书,书中蕴含的学习方法和修养方法指导着后世学者,为他们提供了为学之道,并且这些学习方法对于今天的教学仍具极大的借鉴意义。朱熹教育思想产生的根源在于他的人性论,他认为“理”存在于天地之间,是万物的核心。受到“理”的影响,每个人的
有意义的、完整的情境可以串联起整个单元的作业练习,体现作业的整体性。有效的情境有助于作业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作业指向思维训练,提升学生能力素养;有助于作业紧扣语文要素,强化训练重点。
时代飞速变迁促成当今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对学科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带来了深刻影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纳入了新的教学内容,这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一次新的教学改革。这一任务群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对不同媒体的理解和表达中,提高以媒介素养为主要内容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跨媒介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素养在公民生活、学习和就业中的价值越发凸显。加强中小学师生的数字素养教育在基础教育改革中也越显其重要性。教师作为培养学生数字素养的引导者和协作者,其数字素养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数字素养的养成。因此,在我国数字化时代教育领域发展与变革的当下,如何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也越发重要。鉴于数字素养包括多个维度、多类指标,为更好地培育教师数字素养亟需了解教师数字素养基本状况
<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学习任务的安排体现连贯性,注重单元整体规划。教学中应遵循教材编排的特点,着眼大单元大任务的整体驱动,助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接下来文章将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谈谈如何借助大单元任务的整体驱动,助推学生习作能力的全面提升。一、统筹单元内容,明确学习要求课程标准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整体意识和全局思维,可以通过梳理统编教材单元中的阅读要素、表达要素,注意纵向比较和横向整合,具化单元、课时目标,精心设计语文实践方案,为学生搭建支架,促进学生实现读写融通,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关乎民族命运的“培根铸魂”工程。2022年,新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明文指出:数学课程内容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材需“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鉴于此,本文以百年小学数学教科书为研究对象,考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不同时期教科书中的历史样态与变迁规律,厘清其阶段性特征,并立足当下,为实现传统文化内容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