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红芸豆(Phaseolus vulgaris)是山西省的特色杂粮作物之一,因其具有丰富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被誉为“杂粮中的佼佼者”。山西省红芸豆主产区在岢岚、五寨等晋西北部高寒冷凉山区,但随着连年种植和田间操作管理粗放,孢囊线虫病害成为当地产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为明确山西省红芸豆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分布、病原种类及生理分化,以期为孢囊线虫病害的有效防控和红芸豆的种质资源抗性评
【基金项目】
: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YDZJSX2021A033)山西省红芸豆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为害、生理小种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培育项目(2019KJ02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芸豆(Phaseolus vulgaris)是山西省的特色杂粮作物之一,因其具有丰富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被誉为“杂粮中的佼佼者”。山西省红芸豆主产区在岢岚、五寨等晋西北部高寒冷凉山区,但随着连年种植和田间操作管理粗放,孢囊线虫病害成为当地产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为明确山西省红芸豆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分布、病原种类及生理分化,以期为孢囊线虫病害的有效防控和红芸豆的种质资源抗性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试验于2020-2021年在红芸豆主产区调查了红芸豆孢囊线虫病害的危害及发生分布,采集了红芸豆植株的根系和根际土壤样品,采用传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病原进行种类鉴定,并分析10个种群的形态、基因序列和遗传多样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病原的致病力测定和生理小种的鉴定。试验结果如下:1.在红芸豆的幼苗期和结荚期,对山西省太原、吕梁和忻州3市10县54个地点的田块进行孢囊线虫病害调查和样品采集。共采集到318份样品,包括157份根系和161份土系样品。其中139份根系样品检测到孢囊线虫,检出率88.5%;159份土系样品检测到孢囊线虫,检出率达98.8%,空壳率76.9%。并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统计了孢囊线虫的群体密度,用Arc View GIS软件绘制其发生分布和群体密度地理分布图。结果表明,红芸豆孢囊线虫病在忻州市五寨县发生最严重,密度为5648.3个/100 g根,52.6个/100 g土,岢岚县、静乐县和太原市阳曲县发生较严重,娄烦县、吕梁市岚县和忻州市宁武县次之,繁峙县、神池县发生较轻,代县发生最轻,密度为472.8个/100g根,18.7个/100 g土。2.采用传统形态学观察、测量和分子序列相结合的方法,对红芸豆孢囊线虫病害的病原进行种类鉴定。共获得了10个优势种群的孢囊和二龄幼虫以及1个雄虫种群的形态特征和测计值,并基于72个种群的18S、28S和ITS r DNA,COI mt DNA的基因序列对其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结合SCAR种特异性引物的PCR扩增结果加以验证,将山西省侵染红芸豆的孢囊线虫鉴定为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1952。3.采用DNAMAN软件分析比对10个种群的ITS r DNA和COI mt DNA基因序列差异,结果表明,10个群体ITS和COI序列相似率高达98.1%~100%和99.0%~100%;Pop ART-1.7软件进一步构建了ITS和COI序列的单倍型网络进化图,结果表明,ITS序列单倍型网络进化图产生23种单倍型,4个共享单倍型,19个独享单倍型,总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值为0.775,种群间核酸多样性指数Pi值为0.00941;COI序列单倍型网络进化图产生11种单倍型,5个共享单倍型,6个独享单倍型,总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值为0.765,种群间核酸多样性指数Pi值为0.00614;通过分析遗传分化指数(Fst),结果表明,大豆孢囊线虫各种群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种内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4.采用人工接种方法测定孢囊线虫对不同品种红芸豆的致病性和致病力差异,结果表明,大豆孢囊线虫可使红芸豆致病,并形成孢囊;大豆孢囊线虫对4个不同品种红芸豆的致病力差异明显,英国红和芸选2号均为免疫(M)品种,品金芸5号和财源1号均为高抗(HR)品种;大豆孢囊线虫侵染红芸豆后植株鲜重、茎高和根鲜重等农艺性状会降低;采用Riggs&Schmitt(1988)和Niblack et al.(2002)的方法分别对忻州市静乐县(XH58)和吕梁市岚县(LH29)2个大豆孢囊线虫种群进行生理小种和HG类型的鉴定,结果表明这两个种群的生理小种鉴定为6号和3号,HG类型均为0型。
其他文献
大单元是以素养为本位、以学习为中心的结构化学习单位。大单元整体设计背景下的单篇教学设计应体现三个“一致”。单元属性和文本个性的一致,整体设计单元,明确单元共有的教学属性,深入解读单篇课文,凸显单元属性基础上的文本个性;学习内容与学习行为的一致,寻找适合学习内容的语文实践方式,并围绕学习内容细化语文学习行为;有向开放与有效支持的一致,基于单元整体设计,实施有向开放的学习活动,指向学习的深度生成,发挥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频发,给城市交通出行带来重大威胁,严重影响到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正常生活。目前关于“暴雨内涝-城市交通”交叉领域的研究很多,但是暴雨内涝影响下道路网络脆弱性与交通响应特征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基于此,本文以广州市车陂涌流域为例,构建“城市水文水动力模型-安全速度衰减模型-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复合模型,分析暴雨内涝影响下道路网络脆弱性及交通响应特征,以期为城市交通应急管理提供一定
羧酸酯酶是三大解毒酶之一,能够降解包含酯键的内源或外源物质。蜘蛛是农林生态系统中主要的捕食性天敌,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能捕食多种害虫,是优势种蜘蛛之一,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严重威胁着星豹蛛的生存。因此鉴定星豹蛛羧酸酯酶基因并对其分子特性及杀虫剂解毒功能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星豹蛛对杀虫剂的解毒机制。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溴氰菊酯对星豹蛛CarEs活性的影响采用药膜法,测定不同浓
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突破和现代新型材料的推广应用,高层建筑结构趋向高柔、低阻尼方向发展,风荷载作为其水平方向控制性荷载的重要性也愈加突出。超高层住宅建筑往往设计成建筑长度明显大于宽度的板式形式,更是成为了柔性的风敏感结构。然而根据规范GB50009-2012,当高层建筑具有较大深宽比(D/B)时,所建议的横风向风致响应较为保守,易在设计过程超限,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在2类地貌(B、C类)中对28种原型
近年来随着设施番茄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品种单一,连作现象严重等问题导致土传性病害发生严重,其中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侵染引起的番茄青枯病,严重时造成毁灭性危害。在目前缺乏有效措施的情况下,筛选和利用有益微生物是预防病害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采用稀释分离法、平板对峙法等从番茄青枯病重病田块的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抑菌效果较好的细菌菌株B-6,抑菌圈
在基础施工阶段,施工工地内存在大量裸露土地,施工工程量大、施工作业方式粗放,对土地的扰动大,导致了施工扬尘的大量排放。虽然我国已经明令要求建筑工地采取扬尘防治措施,但由于施工相关人员对扬尘排放和扬尘防治措施的认识不够清晰,扬尘防治措施的落实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并且,现有研究和政策标准缺少对扬尘防治措施降尘效率的定量评价。因此,本文基于对基础施工阶段工地现场扬尘排放的实际监测和实验,对扬尘防治措施的有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Busck)),属鳞翅目(Lepidoptera)、卷蛾科(Tortricidae),在我国分布范围广泛,发生代数多,是危害严重的蛀果类害虫,主要以幼虫钻蛀危害果实和嫰梢。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凭借其专一性强、诱捕效率高的特点广泛用于田间成虫动态监测。为了更加准确监测梨小食心虫动态,在桃园开展了基于性信息素诱捕规律及其预测预报模型研究,主要结果如
近三十年来钢管混凝土拱桥在我国迅速应用和发展,在地震区已建成了超过百座钢管混凝土拱桥。其中采用哑铃形截面拱肋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占比超过40%。目前关于哑铃形截面拱肋的静力极限承载力计算与稳定性分析的研究较多,而针对其弹塑性抗震性能的研究较少。本文选取哑铃形钢管混凝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其滞回性能,建立了哑铃形钢管混凝土截面恢复力模型,并将此恢复力模型应用于某实际哑铃形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纵
谷子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杂粮作物,近年来,由于谷子种植品种的单一化种植和耕作制度的改变,谷子上的病害发生日益严重,白发病已上升为谷子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对谷子的产量和品质构成致命威胁。目前,白发病的人工接菌方法及侵染机制尚未揭示。本试验通过尝试卵孢子拌种、幼苗接菌、穗部接菌以及离体叶片接菌等4种接菌方法,拟筛选出稳定高发的接种技术;同时,利用超早熟感病谷子材料-xiaomi,结合显微观察,明确白发
在课程教学阶段,既需要教师从提高大单元阅读作业布置的高度入手,试着为学生开发和设计一些更有文化内涵、更有温度的大单元阅读作业,让学生在阅读单元文本的过程中激活自己的生活经验。此外,教师还需要从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入手,试着为学生设计一些更有维度性的阅读作业,让学生在高质量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和提升,真正实现大单元阅读作业设计与布置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