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已有五千多年的种植历史。栽培大豆通常被认为是由野生大豆驯化而来的,而菜用大豆就是栽培大豆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虽然大豆起源于我国,但专用型菜用大豆的发展较晚,早期育种主要以从台湾或者日本引进优异品种进行筛选或杂交选育为主。与普通大豆相比,相对较短的育种历史和较窄的育种资源遗传基础成为限制菜用大豆育种的主要因素。而目前主要用于评价大豆种质遗传多样性的简单重复序列(Simp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已有五千多年的种植历史。栽培大豆通常被认为是由野生大豆驯化而来的,而菜用大豆就是栽培大豆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虽然大豆起源于我国,但专用型菜用大豆的发展较晚,早期育种主要以从台湾或者日本引进优异品种进行筛选或杂交选育为主。与普通大豆相比,相对较短的育种历史和较窄的育种资源遗传基础成为限制菜用大豆育种的主要因素。而目前主要用于评价大豆种质遗传多样性的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标记,也存在数量相对较少、分析操作复杂、标记大小不易确定而无法跨研究使用等不利因素。因而,开发密度更高、分析更简便、基因型确定可以跨研究使用的新型分子标记,并使用这些标记对菜用大豆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及其他各类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根据Soy Base数据库上最新的基因组序列信息(Glyma.Wm82.a2,Gmax2.0),开发平均分布于大豆20条染色体上基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技术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并将开发的标记用于主推菜用大豆品种“浙鲜九号”的DNA指纹图谱构建以及用于31份菜用大豆种质的SNP分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总结如下:1)一共开发了平均分布于大豆20条染色体上、用于HRM分析的101个SNP位点,并将其成功转化为SNP标记。其中,Gm01和Gm18上各6个SNP标记,Gm11上4个,其他染色体上各5个。2)以大豆品种“Williams 82”为参考,利用开发的标记对主推菜用大豆品种“浙鲜九号”进行基于HRM技术的SNP分型。并随机对9个SNP标记的PCR产物进行测序以验证HRM分析的准确性。在所有这些测序的SNP位点上观察到分型结果和Sanger测序之间的一致性,因此所建立的基于HRM的SNP分析系统是准确的并且可用于大豆SNP基因分型。这些标记中有34个(33.7%)SNP位点在“浙鲜九号”和“Williams 82”之间表现为多态性。因此,“浙鲜九号”的SNP指纹图谱为,“TCAACT AGCCA CTGCT CCTAG ATGAC CGCGA TGGGG TGGGC CACCA TCACT TCTT CTGGT TACCA TACCG TGGCG AGGTC TAAAC GATCTC CTCTG CTACT”。3)以大豆品种“Williams 82”为参照,利用开发的标记对31份菜用大豆种质进行SNP分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61.4%(62/101)的标记在种质间表现出多态性。进一步分析表明,32份大豆品种(系)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634-1.000,平均为0.855;“Williams 82”与其他品种(系)遗传距离最远。在相似系数为0.822处,可将32份大豆品种(系)分为5个类群;其中第V类群最大,含有26份菜用大豆种质。在相似系数0.882处,可将第V类群划分为6个亚群。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癌症现在正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主要危险之一。传统癌症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新型的抗肿瘤药物研发刻不容缓。本文合成了两种以介孔二氧化硅为载体的纳米复合物。首先,我们使用无毒的介孔二氧化硅装载四氧化三铁并在其表面修饰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PA),得到了一种具有磁性的纳米颗粒Fe3O4@mSiO2-PA。SEM,TEM,IR等方法表明Fe3O4@mSiO2-PA具有优良的
本文对茶树多胺氧化酶(Polyamine oxidase,PAO)基因进行全基因组筛选与结构分析,对部分基因进行克隆与功能验证,通过ABA(abscisic acid,脱落酸)胁迫和厌氧胁迫下CsPAOs基因表达量的测定,结合使用UPLC-MS/MS建立起的茶树组织中多胺检测方法,对逆境胁迫处理后的茶树组织中的多胺含量进行检测,配合氨基酸动态变化,对多胺在茶树逆境胁迫下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本文以杨木纤维素为原料,采用三种改性方法制备杨木纤维素基吸附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热重分析(TG)和元素分析等表征方法,探究这三种吸附材料在表面形貌、官能团、规整度、元素含量、价态和热稳定性方面的变化,进一步探讨其对Cu2+和Pb2+吸附性能的差异。(1)通过醚化改性制备的羧甲基纤维素(CMC),再与聚乙烯亚胺(P
我国茶产区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速溶茶渣、夏秋茶粗老叶、加工茶下脚料等茶资源废弃物。在实际生产中,茶资源废弃物利用率较低,并且茶资源废弃物的随意丢弃也给当地环境造成了污染。另一方面,在双孢菇种植领域,因培养料成本的加大制约着双孢菇产业发展。大量产生的茶渣仍然残留较多的营养成分,在双孢菇培养料方面有较大的开发价值。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利用茶渣进行双孢菇培养基质发酵和双孢菇栽培的对比实验,筛选出最优茶渣双
化石燃料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占全世界能源需求量的85%,但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为能源紧缺及环境污染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当今能源研究的重点。生物燃料是利用动植物及微生物直接或间接生成的清洁能源,其中生物柴油因其安全清洁、燃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等特点有望替代化石燃料成为新型可再生能源。生物柴油的脂质原料多来源于动植物油脂,如玉米油、大豆油、动物脂肪等,但由于农作物生长缓慢且原料成本高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是高富集氟的植物,氟在叶片大量累积。人们主要通过饮茶摄取氟,严重影响人体健康。茶树主要通过根系主动吸收氟,但是根系跨膜吸收氟的生理与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而质膜H+-ATPase又能为植物跨膜主动吸收提供原初动力。因此,探明茶树根系主动吸收氟过程中质膜H+-ATPase的功能作用,对揭示茶叶超量富集氟的生理与分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
竹材是一种天然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具有材性优良,产量丰富的优点,可作为木材的替代品应用于众多领域,进而减缓我国木质资源短缺状况。其中,竹OSB作为以竹材为原料制备的环保型生物质板材,在建筑、包装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竹OSB表面强度高、硬度大导致其难以像传统纤维板和刨花板一样进行开孔开槽加工,导致传统的五金连接件无法对其进行有效连接,限制了其在家具产品上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对竹OSB的材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为了缓解木材资源供求紧张的局面,本研究采用经乙醇提取后的毛竹竹叶剩余物制备竹叶基复合材料,同时制备竹叶基活性炭应用于染料污染的水环境治理。(1)以竹叶剩余物为原料,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增强基体制备竹叶/HDPE复合材料。探究热压成型、注塑成型两种工艺及竹叶剩余物的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随着竹叶剩余物含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适应性强,传播范围广,繁殖快,是这一种世界性害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严重的世代重叠,对化学农药抗性越来越严重。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及其生物制剂具有杀虫范围广、致病力强、对人畜无害、无生态污染等特点,所以研制对小菜蛾高效的球孢白僵菌生物制剂至关重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论文研究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微生物防治重
健康人体的血压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血管的收缩及松弛与血管平滑肌密切相关。基于人群的研究表明饮茶可以降低血压,但茶氨酸作为茶叶中的功能性成分是否能调节平滑肌生物节律还未见报道。探究茶氨酸调节血管平滑肌的生物节律对深入理解血压稳态与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建立了地塞米松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基因节律表达细胞模型,利用PER2::LUC小鼠进行体内外组织荧光检测,探究茶氨酸对血管平滑肌节律表达的调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