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理论和实践,力图为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裨使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注重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正确人生态度的养成,旨在把学生培养成完整的个人和负责任的社会公民。它与专业教育一起共同构成一个人完整的大学教育,二者不可分割。考虑到通识教育在大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世界上很多大学在积极探索实施通识教育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哈佛大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该校在实施通识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时代变化的要求不断丰富通识教育的内涵,使得其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提高。积极地、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有益经验,既是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提高我国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大学自身健康发展的明智选择。本研究主要从历史的视角对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重点探讨了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的流变及课程体系的变革。总的来看,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在接近四个世纪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五次比较大的变革,其中每一次变革都对时代挑战做出了较好的回应。这样以来,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理念不断丰富与深化,课程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从而赢得了世人的首肯。论文第一章介绍了哈佛大学早期具有古典自由教育特色的通识教育实践;这一时期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牧师,以古典文学为主要学习内容。第二章介绍了艾略特(Charles W. Eliot,1834~1926)和劳威尔(Abbott L. Lowell, 1856~1943)的通识教育思想及实行选修制和集中与分配制的背景、实践与影响。第三章介绍了科南特(James B. Conant, 1893~1978)的通识教育思想,分析了二战后哈佛大学《红皮书》(The Read Book)报告的主要内容及通识教育计划。第四章介绍了博克(Derek Bok, 1930~)和罗索夫斯基(Henry Rosovsky)的通识教育思想与核心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实践。第五章描述了新世纪哈佛大学对通识教育的新设想,即用新的通识教育计划代替已经实行了近30年的核心课程;新改革突出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科技意识、反思与批判精神,追求知识的整体性,注重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等理念。在结论中,总结出了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三个特点:一是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二是哈佛大学校长在其通识教育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哈佛大学为实现其通识教育目标规划了完整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启示:一是要明确通识教育在我国大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二是要准确定位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三是要建立一套系统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