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严世芸教授治疗房颤经验总结及严氏优选方对大鼠房颤模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初探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c0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严世芸教授治疗心房颤动的用药规律和辨治经验。将挖掘结果与严教授的临床经验互证,确定严氏优选方,观察其对大鼠房颤模型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临床研究:收集严世芸教授治疗房颤病例84例,共312份处方,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挖掘高频药物、核心药物组合、核心处方;对高频药物进行中药种类、四气、五味、归经统计;分析不同药组的功效特点和同组药物的配伍关系;中成药的使用频率。实验研究:采用乙酰胆碱-氯化钙(Ca Cl2-Ach)混合液尾静脉注射的方式建立房颤动物模型,连续造模7天。采用随机数字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及治疗对照组,每组10只。各组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分别记录心电图、测定房颤持续时间及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取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心脏病理组织学改变;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GF-β1、MMP2水平;用RT-PCR法分析TGF-β1、Smad2的基因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1/Smad2信号通路上主要蛋白TGF-β1,Smad2,p-Smad2,MMP2的表达变化。结果临床研究:共纳入312条方,222味中药。使用频数大于100次的药物有39味;高频药物种类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安神药、解表药等;高频药物四气归类依次为:温、平、寒、热、凉;高频药物五味归类依次为:甘、苦、辛、酸、咸、淡、涩;高频药物归经依次为肝、心、脾、肺、肾、胃等;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二阶药物组20条,三阶、四阶、五阶药物组合各30条,核心药物组合1个;通过聚类分析,共56种药物,得到5个聚类结果;通过因子分析,共40种药物,得到11个用药组合;中成药使用率高的依次为天王补心丸、归脾丸、逍遥丸。实验研究:(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显著增加;相比模型组,中药中剂量组在第7天房颤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01);中药高剂量组房颤持续时间均有明显缩短(P1<0.01,P4<0.01,P7<0.001);治疗对照组房颤持续时间均有明显缩短(P<0.001)。(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ERP明显缩短(P<0.001);中药中剂量、高剂量组剂量依赖性地改善AERP(P中<0.05,P高<0.001);治疗对照组AERP有所增长。(3)HE染色结果,模型组大鼠心肌排列紊乱,细胞间质水肿,肌纤维出现溶解;中药中剂量组有所改善;中药高剂量组细胞排列整齐,横纹清晰,未见肌纤维溶解;治疗对照组与中药高剂量组接近。Masson染色结果,模型组大鼠心肌出现大量胶原纤维沉积,整体纤维化程度高,部分心肌出现溶解空泡化;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剂量组心肌间质胶原纤维化程度有所减轻;中药高剂量组细胞排列整齐,间质较少出现胶原纤维沉积;治疗对照组与中药高剂量组接近。(4)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GF-β1、MMP2含量显著升高(P<0.001);和模型组相比,中药中、高剂量组血清中TGF-β1水平有剂量依赖性降低效应(P<0.001);中药中、高剂量组血清中MMP2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中<0.01,P高<0.001);治疗对照组对TGF-β1、MMP2升高有显著抑制(P<0.001)。(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GF-β1、Smad2 m RNA水平显著增加(P<0.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剂量组TGF-β1、Smad2 m RNA水平明显降低(PTGF-β1<0.01,PSmad2<0.05);治疗对照组TGF-β1、Smad2 m RNA水平明显降低(PTGF-β1<0.001,PSmad2<0.01)。(6)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组织中TGF-β1、Smad2、p-Smad2、MMP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01);对比模型组,中药治疗组呈现出剂量依赖性抑制TGF-β1的蛋白表达(P低<0.05,P中<0.001,P高<0.001);中药中、高剂量组对Smad2的蛋白表达有明显抑制(P中<0.05,P高<0.01);中药高剂量组对p-Smad2的表达有明显抑制(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对MMP2的蛋白表达有明显抑制(P中<0.05,P高<0.001);治疗对照组对TGF-β1、Smad2、p-Smad2、MMP2升高效应均有明显抑制(P<0.001)。结论临床研究:严世芸教授认为房颤的基本病机为心阳气虚,心神失养。重视房颤的原发病、影响因素及并发症,用药可适当参考现代中药药理。挖掘出了主要药物、药物规则、药物组合,采用互证的形式,得出用药规律和严氏优选方。数据挖掘方法有助于总结和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实验研究:优选方可降低大鼠房颤持续时间,提高心房有效不应期,减轻房颤大鼠心肌损伤及纤维化改变,这种保护效应可能与优选方对TGF-β1/Smad2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有关。
其他文献
在世纪疫情、阿富汗变局和乌克兰危机等因素交织叠加影响下,中亚各国正尝试对其外交政策进行调整。截至目前,中亚五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内容主要包括:与俄罗斯的疏离倾向有所凸显、加强与西方国家的合作、提升与中国的双边关系、深化与中亚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等。就其动机而言,中亚国家的主要考虑包括:希望以此应对恶化的地区安全形势,联通内外实现经济发展,同时通过加强地区国家间的合作以提升本地区的国际影响力。目前来
期刊
镉是一种常见的有毒重金属污染物,能够随着食物链蓄积,对食品安全及消费者的健康有不利影响。镉含量超标的食物可以通过饮食被人体摄入,在人体内积累的镉对人体健康存在着长期的威胁。近年来,海产品尤其贝类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贝类对重金属具有强耐受性和高积累性,水中或沉淀物中的镉易被贝类吸收累积从而导致含量超标。因此,要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各个环节中,对贝类产品中镉的含量进行检测和控制
学位
中国蛤蜊富含营养,味道鲜美,但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不易储存,常经水煮后干燥以延长其储藏时间。中国蛤蜊在加工贮藏过程中发生复杂物理化学变化,显著影响其制品的颜色、质构等品质特性,因此,探究中国蛤蜊加工贮藏过程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对中国蛤蜊产品品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以中国蛤蜊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加工贮藏过程中水分组成变化、水分迁移与品质的变化规律,利用低场核磁结果建立品质预测模型,为中国蛤蜊品
学位
研究目的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种,具有发病率高、预后差、致死率高的特点。肿瘤微环境(TME)对处于其中的癌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有密切而直接的影响。巨噬细胞是TME中主要的肿瘤浸润免疫细胞(TILs),TME中的巨噬细胞被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大量的研究表明特别是M2型TAM与肿瘤包括肺癌的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但TAM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中医药中是否包含作用于巨噬细
学位
<正>一、废钢行业基本情况1.废钢定义广义上的废钢为废钢铁的合称,一般来源为钢铁厂及其下游工业企业生产的边角料、使用后报废的设备分离出来含有钢铁材料的回收资源。理论上,钢铁循环利用率可达到100%,废钢是回收价值最大的再生资源。废钢主要包括一些报废的机器、设备、器械、结构件、构筑物以及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报废钢锭、钢坯、切头切尾、钢铸件、钢轧辊、钢轨、车轴等。废钢含碳量一般要求小于2.0%,硫、磷含量
期刊
目前,一些脂溶性功能因子存在稳定性较低、水溶性差和生物利用率低等问题,极大限制了其在食品体系中的应用。虾夷扇贝生殖腺是扇贝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可食副产物,因其蛋白质含量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本课题从虾夷扇贝生殖腺中提取分离蛋白,并研究了该分离蛋白和茶多酚复合物的形成机制及其对亲脂性功能因子稳态化的影响。首先,以虾夷扇贝生殖腺脱脂粉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制备虾夷扇贝生殖腺分离蛋白,结合SDS-P
学位
虾类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经济型水产品,2018年全球虾类产量高达945.96万吨,约占全球水产总值的16%,居所有甲壳类之首。鲜虾在捕捞后因内源酶作用和微生物生长极易腐败变质,严重影响其流通销售,常通过热加工等手段制成干制品、即食品和虾糜制品来提升其品质稳定性。虾类富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虾青素等在热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易发生氧化,影响产品的色泽、质构等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因此,研究虾类加工及虾类加
学位
目的:1.观察益髓解毒方联合西药基础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通过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常规细胞计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不良反应等多项指标的治疗变化探讨益髓解毒方治疗MDS可能的作用机制。2.通过检测MDS患者与正常健康对照组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IL-4、IFN-γ、KIR基因等表达情况,探讨MDS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1.临床观察:严格按照中医、西医诊断标准
学位
氮污染是水体中最常见的污染类型之一,污水脱氮一直是水处理行业的重点问题。目前常用的生物脱氮方式主要是异养反硝化脱氮,但对低C/N污水处理达不到理想效果,自养反硝化脱氮为处理低C/N污水提供了新的处理思路。其中,铁自养反硝化脱氮具有原料获取方便、价格便宜、产物安全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研究分别搭建升流式速溶型亚铁(硫酸亚铁)自养反硝化滤池、缓释型亚铁(菱铁矿)自养反硝化滤池,以模拟低C/N污
学位
鲍鱼是一种高经济价值贝类,其热加工后独特的风味和质地使其备受消费者的喜爱。热加工是鲍鱼最重要的加工手段,不仅可以提高鲍鱼的食用安全性,还可以赋予鲍鱼特有的香味。脂质热氧化是赋予动物源食品特殊风味的重要反应机制,其中醛类是脂类氧化降解的主要产物。本论文主要从不同分子结构脂质的氧化角度对鲍鱼热加工过程中醛类香味物质的形成机理及其调控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为鲍鱼热加工产品的品质调控和新产品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