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机场数量的增加,我国的部分城市和地区已成为多机场地区。在多机场地区,多个机场的腹地相互重叠,旅客跨区域出行时有多个机场可供选择。与此同时,受益于机场的发展和航空客货运输的增长,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建设方兴未艾,临空经济区成为带动力和辐射力极强的经济增长的引擎。在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与依托机场发展临空经济区时,面临的关键决策问题有:1)机场的需求形态,即在某封闭区域需要建设机场的数量与各自的规模;2)机场的空间布局和选址;3)临空经济区的土地利用规划;4)临空经济区产业集群的结构与布局优化,即:选择适合在临空经济区内活动的产业,再确定他们在临空经济区内的空间布局。解决好这些问题可以保证机场规划方案的正确性,有助于优化临空经济区的土地利用形态和产业集群的结构。本文首先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计量机场腹地大小与其航空运输网络规模之间的关系。基于腹地陆路交通网络和以机场为节点的航空运输网络,提出机场陆域可达性和空域可达性的计算公式。基于乘客的主观感受组合两类可达性指标,得到区域对外的航空运输可达性指标。再以区域航空运输可达性指标最大为目标优化机场的选址布局。其次,以临空经济区的土地利用为研究对象,在临空经济区内基础产业规模和布局确定的情况下,以从业者QOL(人居生活质量)和非基础产业(即服务业)的运营效率/利益最优为目标,优化临空经济区的土地利用,提出适用于临空经济区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数学模型,确定与基础产业规模相匹配的住宅与非基础产业设施的规模与空间分布格局。最后,根据与机场相关的航空关联产业链与机场规模,确定临空经济区内的临空基础产业的门类与规模。按不同产业间的关联强度及其与机场的密切关系,计算产业间的关联系数,并以单位距离关联系数最大为目标,确定临空基础产业的选址,同时优化其从业人员的居住和非基础产业的空间布局。研究结果表明,在航空出行需求不旺盛的区域不应建设多个机场,而应充分考虑陆路交通的丰富程度,结合地/空资源建设单个规模较大的机场。在航空出行需求旺盛的区域应设置多个机场,此时区域内的乘客可围绕多个机场形成多个独立的腹地空间,乘客的陆路可达性好,且到区域外的飞行可达性也可得到保证。在临空经济区安排生活基础设施,可使从业人员就近居住,减少跨区通勤出行。当同样重视QOL和生活基础设施的投入-产出效益时,在机场新区半数的从业人员会选择就近居住在临空经济区。把适合在临空经济区发展的产业作为临空基础产业,再优化布局临空基础产业及配套服务业和住宅,可充分发挥临空经济区的优势,增强产业与机场、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