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是一个区域之中,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体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小,可以直观的体现区域内经济运行质量。通过分析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当下经济增长状况,是面对现今严峻的环境压力条件下,更加顺应现实需求的做法。江苏省作为中国经济大省,资源利用、环境污染及经济发展的问题敏感并且突出。为了更好地协调经济资源与环境间的持续发展,必需完善经济增长考核体制和促进各区域合作发展的互动机制。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模型,分析江苏省经济增长质量及其区域差异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江苏省2005年至2015年的相关数据,运用SBM模型结合GML指数对江苏省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和动态分析,从行业与区域两个视角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分析。行业层面在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因子分析方法选出了10个主导行业,地域层面则在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进行收敛分析,分析地域层面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状况与未来收敛情况。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江苏省工业行业整体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大多处在稳步提升的状态,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达到5.12%,其中纯效率变动提升3.36%,规模效率变动提升了2.29%,而规模技术变动则下降了3.01%。在不考虑环境规制下,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工艺品和其他制造业这几个行业一直处于DEA有效阶段,但是将环境问题纳入考量后,原先相对效率值不是很高的行业,因为在非期望产出因素上的优异表现从而导致效率值有所提升。江苏省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最大为效率变动,而技术变动的提升作用有限,部分行业技术变动反而是起阻碍作用。从地域层面看,江苏省区域整体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处于进步态势,但是区域间的增长差异仍然存在。通过对两类区域的收敛分析发现,全省内部区域全要素存在收敛,各区域的差异会逐渐缩小但是绝对差异还是会存在。各区域内部的城市之间也存在着各自的内部收敛,即俱乐部收敛是存在的。而高质量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只存在较为显著的绝对收敛而条件收敛现象并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