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电刺激对房颤犬左心房重构及miRNA表达谱的影响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mao82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以下简称房颤)是以心房电活动极快速而紊乱为特征的心律失常。因其增加患者死亡风险,抗AF治疗非常重要,目前房颤治疗的措施均存在局限性。研究发现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以下简称ANS)张力失衡与房颤的发生与维持关系密切。通过刺激和消融自主神经,可影响其ANS平衡状态,促进或抑制房颤。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以下简称SCS)通过调控交感副交感神经活性,可纠正ANS张力失衡,并已被成功应用于治疗顽固性心绞痛、心律失常电风暴、顽固性心衰、无休止室速等危急重症,但可否在治疗房颤中发挥作用,国内外尚无系统研究。[目的]对成功建立的房颤犬模型施加颈胸段脊髓电刺激,观察左心房肌的组织细胞形态结构变化、心房重构相关标志蛋白的表达、微小RNA(microRNA,以下简称miRNA)表达谱变化,与空白对照组及非脊髓电刺激房颤犬模型组对比,分析脊髓电刺激对房颤的治疗效果,及对房颤犬左心房重构和miRNA表达谱的影响,探讨脊髓电刺激治疗房颤的可能机制及作用靶点。[方法]1、18只健康成年比格犬随机平均分为空白对照(Ctrl组),房颤模型对照(AF组),房颤模型实施脊髓电刺激(SCS组)3组。(1)给AF组及SCS组实验犬植入高频率起搏器,以AOO模式快速起搏右房以建立房颤模型。(2)建模成功的SCS组实验犬植入脊髓电刺激器,刺激电极定位于脊髓背侧T1~T4节段水平,调整参数逐渐增加刺激电压,每次持续刺激2~6小时,共持续12周。(3)将心电追踪仪植入AF组和SCS组实验犬前胸壁皮下,动态监测心电活动和分析房颤负荷。(4)完成模型制作、脊髓电刺激干预后,处死实验犬,留取左心房肌组织,对组织切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后,光镜下观察3组实验犬左心房组织的形态学特征及纤维化程度;电镜下观察3组实验犬左心房组织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2、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3组实验犬左心房肌组织L-型钙通道蛋白α亚基、缝隙连接蛋白40(Connexin40,CX40)、缝隙连接蛋白 43(Connexin43,CX43)、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乙酰胆碱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和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统计分析组间差异;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观察上述6种目标蛋白在3组实验犬左心房肌的表达分布,以平均光密度值统计分析各组间表达差异。3、采用miScript miRNAPCR Array检测3组实验犬左心房肌miRNA表达谱,筛选出3组间明显差异表达的miRNA并对其行聚类分析、qRT-PCR验证,运用生物信息学预测软件对差异表达较显著的miR-33a及miR-219-3p的靶基因及其与靶基因的主要结合位点进行预测分析,用KEGG数据库查找靶基因下游信号通路。[结果]1、18只实验犬中3只在房颤建模过程中死亡,其余15只完成实验。(1)AF组和SCS组存活的9只犬植入起搏器,AOO模式下快速右房起搏均成功完成房颤模型制作,房颤出现时间10.45±2.32周,建模成功率75%,建模成功时起搏频率587.82±13.35次/min。(2)心电追踪仪监测到的房颤负荷,SCS组(7.35±2.42)%明显低于AF组(46.45±6.21)%,P<0.05。(3)左心房肌HE染色光镜下表现为:Ctrl组心肌细胞排列整齐、结构完整;AF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镜下可见少许细胞变性坏死表现,有间质水肿及纤维化;SCS组心肌细胞排列稍紊乱,有少许间质水肿及核浓缩,但程度均较AF组减轻。(4)左心房肌Masson染色光镜下表现为:AF组左心房纤维化程度较Ctrl组明显增加,SCS组也有纤维化表现,但程度较AF组降低。(5)左心房肌电镜下表现为:Ctrl组心肌细胞核内结构正常、肌原纤维节有序排列;AF组心肌细胞有少许肌浆网扩张、线粒体肿胀变形表现,但是表现不突出;SCS组心肌细胞肌原纤维排列相对整齐,无明显线粒体肿胀或肌浆网扩张之表现。2、脊髓电刺激对房颤犬左心房重构标志物的影响qRT-PCR法、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四种方法检测3组实验犬的左心房组织中GAP43、TH、CHAT、CX40、CX43、L-型钙通道蛋白α亚基mRNA层面和蛋白层面的表达水平,发现各指标在3组间均存在差异。(1)mRNA表达水平,AF组的GAP43、TH、CHAT表达较Ctrl组上调,CX40、CX43、L-型钙通道蛋白α亚基表达较Ctrl组下调,P均<0.05;SCS组与Ctrl组比较,GAP43、CHAT 表达上调,P<0.05,TH 表达上调但P>0.05,CX40、CX43表达下调,P<0.05,L-型钙通道α亚基表达下调但P>0.05;SCS组与AF组比较,GAP43、TH、CHAT表达下调,P均<0.05,CX40、CX43表达上调,但P均>0.05,L-型钙通道蛋白α亚基表达上调,P<0.05。(2)蛋白表达水平,AF组与Ctrl组比较,GAP43、TH、CHAT表达上调,CX40、CX43、L-型钙通道蛋白α亚基表达下调,P均<0.05;SCS组与Ctrl组比较,GAP43、TH、CHAT表达上调,CX40、CX43、L-型钙通道蛋白α亚基表达下调,P均<0.05;SCS组与AF组比较,GAP43、TH、CHAT表达下调,CX40、CX43、L-型钙通道蛋白α亚基表达上调,P均<0.05。(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Ctrl组相比,AF组左心房肌标本中反映心房神经重构的标志蛋白GAP43、TH、CHAT阳性着色反应增加,SCS组也有着色增加,但程度较AF组浅;而反映电-解剖重构的标志蛋白CX40、CX43、L-型钙通道蛋白α亚基在Ctrl组阳性着色反应深,AF组着色明显变浅,SCS组着色介于二者之间。图片处理软件计算平均光密度值并统计分析,AF组与Ctrl组比较,GAP43、TH、CHAT升高,CX40、CX43、L-型钙通道蛋白α亚基降低,P均<0.05,SCS 组与 Ctrl 组比较,GAP43、TH 升高,P 均<0.05,CHAT 升高但P>0.05,CX40、CX43、L-型钙通道蛋白α亚基降低,P均<0.05;SCS组与AF组比较,GAP43、TH、CHAT均降低,P均<0.05,CX40、CX43、L-型钙通道蛋白α亚基均升高,但 P>0.05。(4)免疫荧光显像结果显示,与Ctrl组相比,AF组代表心房神经重构的GAP43、TH、CHAT均高表达,代表心房电-解剖重构的CX40、CX43、L-型钙通道蛋白α亚基均低表达;与Ctrl组相比,SCS组GAP43、TH、CHAT均高表达,CX40、CX43、L-型钙通道蛋白α亚基均低表达;与AF组相比,SCS组GAP43、TH、CHAT均低表达,CX40、CX43、L-型钙通道蛋白α亚基表达差异不明显。利用图片分析软件计算平均光密度值并统计分析,与Ctrl组对比,AF组GAP43、TH、CHAT升高,CX40、CX43、L-型钙通道蛋白α亚基降低,P均<0.05;与Ctrl组对比,SCS 组 GAP43 升高,P<0.05,TH、CHAT 也升高但 P>0.05,CX40、CX43、L-型钙通道蛋白α亚基均降低,P均<0.05;与AF组对比,SCS组GAP43、TH、CHAT降低,P均<0.05,CX40、CX43、L-型钙通道蛋白α亚基均升高但P>0.05。3、脊髓电刺激对房颤犬左心房肌miRNA表达谱的影响miScript miRNA PCR Array筛选3组实验犬左心房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按变化倍数(Fold change,FC)>2或<0.5,且P<0.05为判断标准,与Ctrl 组比较,AF 组上调表达的 miRNA 为 let-7a、miR-33a、miR-92b、miR-345、miR-500、miR-875,下调表达的 miRNA 为 miR-30b、miR-143、miR-196b、miR-216a、miR-219-3p、miR-222、miR-665、miR-1306;与 Ctrl 组比较,SCS 组上调表达的miRNA为miR-33a和miR-105b,下调表达的miRNA为miR-122、miR-143、miR-216a、miR-219-3p、miR-222、miR-665、miR-1306;与 AF 组比较,SCS组上调表达的miRNA为miR-30b、miR-105b,下调表达的miRNA为let-7a、miR-33a、miR-92b、miR-375、miR-500、miR-875。qRT-PCR 法对上述差异表达miRNA进行验证,所得结果与miScript miRNA PCR Array筛选结果一致;聚类分析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在TargetScan数据库中查找到miR-33a、miR-219-3p有一共同靶基因TLR4,其中miR-33a与TLR4仅有1个非保守作用位点,miR-219-3p与TLR4有1个保守作用位点和2个非保守作用位点。然后从KEGG数据库中查找到TLR4在NF-κ B信号通路中起重要作用。[结论]1、高频率持续起搏右心房制作房颤犬模型安全、有效、成功率高;从90次/分起始,逐渐增加起搏频率,个体化实施间断或持续犬右心房起搏制作房颤模型,可减小实验意外发生率,房颤模型更稳定且更类似慢性房颤发生发展实际情况。2、脊髓电刺激干预犬房颤模型,安全性高,可操作性强。3、脊髓电刺激有效抑制犬房颤的发生和持续,缓解和逆转房颤相关左心房重构及纤维化,有可能用作治疗房颤的手段之一。4、房颤模型犬存在左心房电-解剖重构和神经重构,SCS可缓解和逆转这类重构,尤其是逆转心房神经重构。SCS可能通过调控心脏自主神经进而逆转左心房神经重构。SCS对左心房重构的逆转作用可能对治疗房颤有利。5、SCS可改变房颤犬左心房肌的部分差异miRNA表达,主要涉及的miRNA包括 let-7a、miR-30b、miR-92b、miR-375、miR-500、miR-875,它们可能是脊髓电刺激干预房颤的分子调控机制,进而可能是脊髓电刺激干预房颤的靶点。6、左心房肌差异表达的miR-33a和miR-219-3p,可能通过TLR4/NF-κ B经典炎症信号转导通路参与调控房颤犬的炎症反应,从而影响房颤转归,有可能成为脊髓电刺激治疗房颤的靶点之一。
其他文献
[目 的]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发病率居男性全身恶性肿瘤第2位。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对我国老年男性的健康水平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前列腺癌早期筛查体系的相对欠缺,前列腺癌首诊患者中约60%为预后不良的进展性和转移性中晚期前列腺癌,显著高于欧美国家的16%。对于中晚期失去局部治疗机会的患者,去势联合抗雄的全雄阻断为临床
[目 的]舌鳞癌是一种最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较高、侵袭性强、极易复发。舌鳞癌患者常采用放疗、手术及化疗等综合序贯治疗,但目前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并未显著提高。天然药物蒿甲醚是一种青蒿素的衍生物,能抑制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但其抗舌鳞癌作用和分子机制尚不明了。本研究以口腔舌鳞癌细胞为研究对象,在体外分析蒿甲醚对舌鳞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明确蒿甲醚的抗肿瘤作用,重
[目的]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增加以及移植失败的原因之一,尤其是近年来心跳死亡供体(DCD,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器官开展应用,将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提升到新的高度。大量研究发现,ROS,Ca2+负载和细胞免疫,在肝移植早期(6-24小时)可以导致移植肝急性期的损伤。而我们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当移植肝经历急性期损伤后,往往还会出现一段长时间的持续性
[目 的]组织再生可以为修复人体组织器官缺损提供更优的策略,同时也面临更大的挑战。是否能实现与正常组织近似或相同的内稳态平衡是评价组织再生成功的标准之一。其中种子细胞的选择至关重要。间充质干细胞因其持续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等方面的优异特性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中牙间充质干细胞的成牙能力更具优势;同时因其易获得、易培养等优点,受到包括口腔医学研究者在内的多领域的关注。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一系列信号通
[研究目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与其周围的免疫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肿瘤微环境中各种成分动态相互影响的结果。而其内的各种促进肿瘤及抑制肿瘤发展的炎性反应共同影响着肿瘤的演进过程。最新的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中Ⅰ型干扰素及其下游关键信号通路分子的缺失(STAT1、STAT2等)可间接促进免疫抑制状态的产生,最终导致肿瘤的增殖及转移;而更重要的是肿瘤细胞可减少其内源性Ⅰ型干
[目 的]中风导致严重的神经损伤并造成严峻的社会、经济负担,由于损伤后修复机制的高度复杂性与目前被批准使用的药物极度稀缺,使得新型抗中风药物的发现、新的机制解析及新药物靶标发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肽类分子已经成为发现与确认新药靶点的有力工具,并且是新药创制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在基础科学研究、新型生物产业和创新药物研发中具有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色氨酸羟化酶1(Tryptophan hydroxy
[目的]1.探讨抑癌基因LASS2对膀胱癌细胞化疗敏感性及化疗耐药性的具体影响。2.探讨化疗药物阿霉素(ADM)作用下膀胱癌耐药株细胞与非耐药株细胞自噬水平的差异、LASS2对于各类型膀胱癌细胞中自噬水平的影响及自噬对于ADM作用下膀胱癌耐药细胞凋亡的影响。3.探讨ADM干预下膀胱癌耐药株细胞与非耐药株细胞中内质网应激(ERs)水平的差异及LASS2对于各类型膀胱癌细胞中ERs及其相关凋亡水平的影
[目 的]本项目研究云南独有少数民族纳西族糖尿病的患病和自我管理的流行现状和变化趋势,分析生活行为因素对糖尿病患病的影响以及RANTES及其受体CCR5与糖尿病的相关性,探讨生活行为因素、目的基因多态性及表达水平在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发生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采用重复横断面研究设计,分别于2013年和2018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玉龙县35岁及以上的纳西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
[目 的]检测中心粒旁物质1(Pericentriolar material 1,PCM1)在不同疾病严重程度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肠粘膜中的水平,在临床层面初步探索PCM1与UC的相关性。在细胞层面,探索PCM1在炎症反应和免疫调控中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在临床样本中,验证上述机制涉及的通路因子与UC的相关性。旨在阐明PCM1在UC发生中的作用机制,为寻找U
[目的]成软骨分化(Chondrogenic differentiation)是指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凝集成软骨前体细胞并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Chondrocytes)的一系列复杂过程。成软骨分化不仅对软骨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也是软骨创伤修复以及组织再生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受到多种生长因子、转录因子及信号通路的时空调控,而其中复杂精细的调控机制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