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动力机制研究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yeye5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沿边开发开放的快速推进,边境地区已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是云南省响应国家“两区”建设、推动云南边境旅游发展提出的重要设想,在普洱市江城县和西双版纳景洪市、勐腊县、勐海县及老挝北部六省范围内建设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对提升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战略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加深中老边(跨)境旅游合作的重要实践。本研究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南陆疆边境跨境旅游发展空间格局、机制及模型研究”,论文分析并评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明确边境旅游和跨境旅游、边境旅游试验区和跨境旅游合作区的相关概念;并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地缘经济、边界效应、旅游系统等相关理论为本研究的理论指导,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搜集分析了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旅游发展现状;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厘清了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的影响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各动力因子的权重,系统分析了各因子对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的重要程度,为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动力机制研究打好了基础;运用问卷调查法,从游客感知角度分析了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的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从基本原则、主要战略、发展目标、主要内容和对策措施五个方面,提出了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的发展建议。通过研究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第一,中老边境旅游合作经历了起步(1985-1999年)、成长(2000-2008年)和高速发展(2009年-今)三个阶段,在起步阶段,两国对边境旅游的限制较多,旅游产品开发程度较低;在成长阶段,旅游业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逐渐提高;在高速发展阶段,中老边境旅游通关便利化水平显著提高、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明显改善、旅游产品类型更加多样化等;第二,分析了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的基础条件和中老边境旅游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通过SWOT分析,认为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应采取增长型发展战略;第三,通过扎根理论分析和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动力系统分析,构建了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动力因子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的主要动力因子为引力系统(0.3484)和支持系统(0.3680),而引力系统主要受到旅游资源质量(0.0690)、地理区位(0.0420)、旅游服务设施质量(0.0501)等动力因子驱动,支持系统主要受到口岸建设(0.0579)、安全保障(0.0537)、政府支持力度(0.0486)、公共设施(0.0415)和合作区开放程度(0.0360)等动力因子驱动;第四,通过游客问卷调查游客分析了游客对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的满意度情况,其中游客对跨境旅游资源禀赋的满意度较高,对旅游服务态度、旅游交通、市场秩序的满意度较低;第五,构建了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动力机制模型,分析了各因子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等互动反馈关系;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铁路的建设与发展,如何更加充分地利用铁路客运能力、提高列车上座率是铁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复杂的客运路网下最短路径算法计算效率低下的问题,对比分析了常
炉料分布是影响高炉内煤气流分布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高炉布料过程中,矿石的冲击作用使部分焦层坍塌并堆积到炉中心区,考虑这一因素对料层分布的影响,在试验和统计分析基础上,采
湖北嘉鱼蛇屋山金矿区风化型金矿床,矿体赋在于松散粘土层中,含不等量砾砂的粘土为含矿寄主岩。矿体呈似层状,产状平缓呈平卧状态。矿床规模大,长约1300m,宽约350m,面积达0.5km ̄2,矿体厚1.2~41.2m,Au品位(1.1~7.6)×10 ̄(-6)。
铁水增多所导致的转炉生产节奏加快以及连铸机改造后差异性的扩大,使宝钢分公司第一连铸分厂的产能压力和生产组织难度增大。为此,优化了连铸生产组织,并从连铸机生产计划的分工
调车监控系统主要通过北斗定位系统与计算机联锁信息校对,对机车实现精确定位.本文介绍基于北斗定位系统的调车监控系统的结构和定位原理,以及调车监控系统车载终端的软件设
青秀山站是南宁轨道交通3号线从北到南的第17个站,由于地面地势起伏较大,青秀山站隧道埋深较大,达47米。因此,青秀山站采用站厅明挖、站台暗挖的分离式岛式站台,明挖站厅通过
为了提高动车组故障信息描述的准确性、规范化,为动车组的维修提供更有力的基础数据支持,提出了动车组故障编码的设计方法。对功车组管理信息系统中既有的故障描述信息进行了梳
我国铁路客运有非常明显的淡旺季客流区别。如何使席位预分方案更加贴近实际的客流需求、提高铁路客运收益,成为客运管理的新问题。席位智能预分通过对历史客流数据的分析,获
从历史沿革、管理对象、技术基础、区域覆盖和监管手段等5个方面比较了核设施安全监管和辐射环境安全监管的区别,分析了二者在根本目标一致性、顶层管理统一性和职能分工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