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98年Brookhart和Gibson研究小组报道了高活性的双亚胺吡啶类配体的Fe(Ⅱ)、Co(Ⅱ)催化剂之后,类似结构的聚烯烃催化剂成为了近几年新型催化剂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论文首次由同种起始物2,6-二甲基吡啶设计合成了非对称及对称化合物2-乙酯基-6-乙酰基吡啶和2,6-二乙酰基吡啶,探讨了反应条件对于产物的影响。分别以这两种化合物作为前驱体,与一系列取代苯胺进行Schiff-base缩合反应,制得相应的单亚胺吡啶化合物2-乙酯基-6-{1-[(2,6-二甲苯基)亚胺]乙基}吡啶、2-乙酯基-6-{1-[(2,4,6-三甲苯基)亚胺]乙基}吡啶、2-乙酯基-6-{1-[(2,6-二乙苯基)亚胺]乙基}吡啶以及双亚胺吡啶化合物2,6-{1-[(2-甲基-4-甲氧基苯基)亚胺]乙基}吡啶。微波方法的应用,使上述用常规方法难以制备的化合物简单易得,且结构多变。上述两类新型的单/双亚胺吡啶化合物作为配体与后过渡金属Mn(Ⅱ)、Fe(Ⅱ)、Co(Ⅱ)、Ni(Ⅱ)、Cu(Ⅱ)、Zn(Ⅱ)的氯化物反应共制得17个配合物。配体及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经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红外、质谱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方法得到了证明。测试表明:除过2-乙酯基-6-{1-[(2,6-二甲苯基)亚胺]乙基}吡啶钴(Ⅱ)配合物的分子组成为ML2,其它16个配合物分子组成均符合MLCl2。2-乙酯基-6-{1-[(2,6-二乙苯基)亚胺]乙基}吡啶钴(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显示了单亚胺吡啶配体与中心金属钴的三齿配位方式(配位原子为[N,N,O])和钴原子的三角双锥配位环境。 本论文着重研究了所得配合物催化乙烯聚合/齐聚的活性。通过设计一系列乙烯聚合实验,深入探讨了中心金属的电子效应、配体的结构及测试条件如时间、温度、助催化剂MAO的用量与催化剂活性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双亚胺吡啶铁(Ⅱ)、钴(Ⅱ)配合物对乙烯聚合/齐聚的催化活性分别可高达7.06×106g/mol-Fe·h·atm和3.98×105g/mol-Co·h·atm。单亚胺吡啶类配体铁(Ⅱ)、钴(Ⅱ)、镍(Ⅱ)配合物作为乙烯聚合/齐聚催化剂仅显示出中等活性:0.35×104~5.9×104g/mol-M·h·atm。此外,在含有单亚胺吡啶配体的催化剂体系中,亚胺基苯环上邻位取代基对于催化活性有利,对位取代基则会抑制催化剂活性。对于邻位取代的配合物来说,减小邻位上取代基的位阻可提高催化剂的活性。活性实验还表明:实验条件如时间、温度、助催化剂MAO的用材耍西北大,学硕全学夕谐戈量强烈地影响着催化剂的活性,本论文通过系统的工作筛选出了最佳活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