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有“恶政”与“善政”,政府有“好政府”与“坏政府”。个人有“入世”、“出世”与“厌世”之分,公民有“良民”与“刁民”之别。从政治社会学角度来看,社会成员在社会化过程与现实生活中,在良心、道德、观念、行为等几乎所有方面都受到政治因素的塑造,任何人都摆脱不了政治因素的影响。在政治因素对人的诸多影响之中,最为敏锐的是公民生活质量的优劣与主观幸福感的强弱。主观生活质量可以说是公民政治生活的晴雨表与衡量政治与政府好坏的尺牍。政治通过决定经济、文化、社会,与人的命运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人们要想过上幸福生活,必须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了解政治的特性与缺陷,从而防备政治对主观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本文具体论述了政治因素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范围与方式,特别列举了政治社会学的研究的主要对象——国家、政府、政治权力与社会阶层、公共政策、政治参与以及现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自由、公正与正义、民主与平等对公民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揭示公民政治不参与或政治冷漠背后的深层次政治原因,阐述了解政治与社会,个体与政府合作促进生活质量持续改善与幸福感持续提升的重要性、可行性与具体措施与步骤。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理论与评价,主要是相关研究综述。包括关于幸福的主要观点、有关生活质量的理论中假设、关于幸福感的测量与评价研究等。第二章:思路与方法,即本文涉及到的主要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以及研究思路、框架与研究方法。第三章:分析与探讨,研究政治因素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具体影响,侧重论述了政治因素的负面影响,通过典型列举的方法阐述了政治因素引起的公民幸福感的缺失及其带来的社会后果深入分析了作为政治社会学研究主要对象的国家对个人的政治控制与身份控制及其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第四章:困境与出路,从宏观层面关注民生幸福与政治资源的分配与共享问题,指出公民作为“社会人”或“政治动物”在现实生活中,其主观生活质量受到政治因素制约的困境及出路,并从宏观社会学与政治社会学角度集中探讨如何建立以民生幸福为导向的政治资源共享机制,提出了几种具体策略。第五章为结论与讨论,从微观层面关注个人与政府的互动以促进幸福感的提升。分别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考察政治因素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范围与方式,从行为社会学与幸福心理学融合的角度提出个人减少政治因素对主观生活质量影响的若干原则,并指出政党与政府关注政治行为在主观生活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的重要性与可能性,提出了一系列增进公民幸福感的措施、方法与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