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其中半月板结构对维持膝关节正常功能其重要作用。半月板为一纤维软骨结构,在股骨与胫骨之间起着缓冲上下应力、均匀分布压力、维持关节稳定、保护关节面软骨的重要作用,其最主要作用是增加胫股关节接触面,将上下应力转化为箍形应力,保护关节防止损伤退变。半月板正常功能的实现其前提必须保持半月板正常解剖位置,固定半月板的重要结构之一即半月板根部。在重力自股骨向下传导至半月板和胫骨时,上下应力会产生一个将半月板向关节外挤压的力,由于半月板根部及关节囊将半月板固定于胫骨平台,上下应力会转化为箍形应力,从而胫骨所传递的力将减小,保护上下关节面软骨,延缓其损伤退变。半月板根部的正常解剖及损伤以前常被忽略。本研究分析膝关节正常半月板根部的MRI影像解剖资料,总结半月板根部的正常形态、走形及信号特点,为半月板根部损伤的MRI诊断提供解剖基础。并探讨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MRI表现,总结其撕裂征象,提高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的MRI诊断水平。 资料与方法:收集因膝关节异常行关节镜手术的患者73例,术前均行磁共振检查,除常规MRI扫描外均前瞻性加扫3D-VISTA序列,其中24例经关节镜手术证实为半月板主体部分及根部显示正常,观察该24例正常根部的MRI表现,明确半月板根部的形态、走形及附着点的位置,总结内外侧半月板前后根部的信号特点,并测量该组半月板前后根部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各根部走形角度与冠状扫描线的角度。另搜集新鲜膝关节标本一例,观察半月板主体部分与根部的分界,并做一标记,该标记可以经MRI清晰显示,验证文献报道根部与半月板分界的准确性。另搜集经膝关节镜证实的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并有完整MRI资料的患者12例,回顾性分析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MRI表现及其合并的膝关节异常,总结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MRI征象。 结果: 1、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斜向下走行,呈梳状,信号较半月板稍高,附着于内侧髁间隆起后区的内侧面,后交叉韧带下止点的前内上方。 2、外侧半月板后根部较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明显长,走行于髁间隆起,附着于内侧髁间隆起的外侧面,信号与半月板类似或稍高。 3、内侧半月板前根部较细,附着于内侧髁间隆起最前缘,为低或稍高信号。 4、外侧半月板前根部稍向下向后走行,呈梳状,信号稍高,附着于内侧髁间隆起前区的外侧面。 5新鲜标本MRI扫描图片清晰,半月板与根部分界标记显示清晰,且与文献报道一致,为半月板前后角内缘走行角度发生改变,至附着点的最后一小段纤维结构。 6、12例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患者术前MRI均诊断正确,冠状位12例全部显示裂隙征,矢状位11例显示鬼影征,另1例信号无明显增高,但形态失常,冠状位裂隙征和矢状位鬼影征显示率最高。横轴位8例显示裂隙样改变,其中4例同时显示圆滑样改变,其余4例横轴位未明确诊断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12例后根部撕裂病例中全部伴有内侧半月板突出且半月板均有明显变性,其中10例合并退变性骨关节炎。 结论:MRI能够明确半月板与根部的分界,能够清晰显示内外半月板前后根部的形态、走行及信号特点。同时MRI检查能够较好显示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各种征象,是诊断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一种较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