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杨栅锈菌生理小种的SCAR标记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ckey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 )又称青杨叶锈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杨树栽植区,可危害青杨派,黑杨派及其杂交杨,甚至胡杨等多种杨树,是杨树锈病中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种病害。该菌种内分化明显,遗传背景复杂。欧洲、北美曾报道过该菌的5个生理小种,我国也相继发现该菌生理小种分化现象。但是,以往的研究上没有找到该病原物的特异性分子标记。鉴于此,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在中国落叶松-杨栅锈菌特异性分子标记研究方面有所突破。(1)确立优化的RAPD扩增体系。众所周知,RAPD用于病原物DNA分子生物学标记时,有其自身的缺点——不稳定,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甚至不同的实验室、实验人做出的结构都有可能大相径庭,这些缺点为RAPD研究结果的交流带来极大不便,几近不能用于交流。本试验本着优化RAPD体系,使RAPD试验结果便于交流的原则,仔细、逐个的优化RAPD反映体系中的各个因素,最终确定了一个比较合适的RAPD反应体系。(2)寻找特异的分子标记。在中国落叶松-杨栅锈菌的研究方面,中国的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但是涉及落叶松-杨栅锈菌特异性分子标记的研究比较少。本试验在大量的筛选随机引物的基础上,利用优化的RAPD体系筛选出中国落叶松-杨栅锈菌1号、3号、4号、5号生理小种的特异性RAPD标记。(3)建立中国落叶松-杨栅锈菌1号、4号、5号生理小种的SCAR标记。本试验对寻找到的特异性RAPD标记做了进一步转化,试图建立中国落叶松-杨栅锈菌的SCAR标记。经过试验,成功获得1号、4号、5号生理小种的SCAR标记。这为中国落叶松-杨栅锈菌的生理小种快速鉴定,流行种群监测以及检测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中国1979年开始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但目前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还处在初期研究阶段。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林最多的国家,近20年来桉树工业人工林的发展十分迅猛,发展规模
森林资源是重要的生物和环境资源,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等综合效益,是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重要基础。森林可持续经营更是作为当今林业发展的大方向,被全人类所认可。对森林进行可
以优一和龙王帽两个仁用杏品种的雌蕊和雄蕊为试材,研究了INA细菌对花药和柱头过冷却点、花粉的生活力、发芽率、花粉管长度、授粉后花粉管的生长情况以及对花柱和花药的生理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一系列气候问题严重威胁着全球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的质量,因此,全球气候变暖不仅是全球生态环境研究的重点,同时也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森林作为
学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发达城市已经无法在原有区域范围内的基础上进行发展。于是,出于对城市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考虑,在许多地区出现了建设卫星
三尖杉是重要的濒危和木本药用植物。本文利用来自三尖杉主要分布区的24个种源在福建明溪、浙江安吉和淳安3个区试点圃地种源试验材料,研究三尖杉不同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测定和研究三尖杉幼林生长、干物质积累和枝叶三尖杉双酯碱含量等种源变异及地理模式,并对影响三尖杉扦插生根的种源、树龄、插穗、ABT生根粉和基质等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以综合筛选出一批速生、高药效含量的三尖杉优良种源供生产应用。遗传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