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的电针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不同频率电针对于疼痛缓解的速度和程度,并分析可能的作用机制,优选适用于该类疾病的电针频率。在临床运用中,提供客观、规范的量化治疗标准,便于在临床上运用和推广方法:南通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确诊的患者6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低频治疗组和高频对照组,每组各30例,选取肌筋膜触发点(根据患者情况,选取4-5个治疗点),直刺,得气后连接电针,低频治疗组电针频率为2Hz,高频对照组电针频率为100Hz,1次/日,共治疗十次,观察患者疼痛综合评分、症状改善评分、综合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等,评价两组总体疗效,疼痛积分、疼痛评分、症状改善积分及安全性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评价了两组间年龄、病程、性别的均衡性,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性别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总体疗效比较:低频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为80%,高频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9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高频对照组的总体疗效较低频治疗组更好,临床控制效果更佳。3、两组疼痛评分结果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PQ总积分中PPI、PRI、VAS积分进行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说明两组间疼痛程度相当,具有可比性。4、治疗后,分别比较治疗后低频治疗组和高频对照组的MPQ总积分与治疗前的改变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PPI、PRI、VAS积分进行了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说明不管是低频电针还是高频电针,均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5、两组组间治疗后MPQ总积分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PPI、VAS积分进行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说明高频电针在症状改善方面均较低频低频电针组疗效更佳,两组治疗后PRI积分进行了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亦可说明高频电针在PRI积分改善方面较低频低频电针组疗效显著。6、病人症状改善评分结果比较:治疗前,比较两组症状评分,低频治疗组与高频对照组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症状改善评分,低频治疗组与高频对照组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低频电针与高频电针相比,高频电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的效果更佳。结论: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1 00Hz电针疗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