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国产爵床科3属6种植物的花部维管束系统进行观察,并对恋岩花属和国产喜花草属进行分类学研究。
一、国产爵床科植物花部维管束系统研究
花部维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国产爵床科3属6种植物的花部维管束系统进行观察,并对恋岩花属和国产喜花草属进行分类学研究。
一、国产爵床科植物花部维管束系统研究
花部维管束的特征在爵床科的分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利用石蜡切片法对国产爵床科2亚科3属6种植物的花部维管束进行系统观察,并结合前人观点,讨论了这些植物花部维管束的异同点以及它们在爵床科中的进化地位。其中,假杜鹃属由于具有5束雄蕊维管束,胎座类型为中轴胎座而最为原始;马蓝属具有5束雄蕊维管束,但是胎座类型为侧膜胎座,所以较假杜鹃属进化;山牵牛属只具有4束雄蕊维管束,但是胎座类型为中轴胎座,因此其进化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恋岩花属的分类学研究
恋岩花属植物共4种,其中恋岩花和长柄恋岩花为草本,花序为由聚伞花序组成的圆锥花序,花粉萌发孔在脊上不突起;黄花恋岩花和龙州恋岩花为灌木,花序为简单聚伞花序,花粉的萌发孔在脊上明显隆起。恋岩花分布于尼泊尔和不丹;长柄恋岩花分布于中国云南和广西交界地区,龙州恋岩花分布于广西龙州地区,黄花恋岩花分布于广西和贵州的交界地区。
三、国产喜花草属的分类学研究
已确认国产喜花草属共三种(喜花草、华南喜花草和滇南喜花草)和一变种毛冠喜花草。其中,喜花草、华南喜花草和变种毛冠喜花草的叶片为卵形或椭圆状卵形。毛冠喜花草与华南喜花草的区别仅在花冠被微柔毛,子房无毛,故将其作为华南喜花草的变种。而云南喜花草为仅产于印度的特有种,因未见其模式标本,不能确定该种,故将其作为存疑种保留。
其他文献
激活蛋白(ActivatorProtein)是一类源于真菌的新型蛋白激发子,前期研究发现该蛋白激发子具有诱导植物抗性和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本研究以灰葡萄孢菌为实验材料,首次从中提取出
同种无细胞真皮用于深度烧伤治疗以及组织填充均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但是人的无细胞真皮无论是来源还是其社会伦理的可接受性都制约着应用的拓展。凭借与人的皮肤在结构和组成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高含量的硅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水稻各部分色泽由C-A-P系统控制,其中色素原基因C是产生色素的基础基因。前期研究利用珍汕97B/密阳46重组自交系群体,在第6染色体短臂检测到控制水稻硅含量QTLs。本研究利用在目的区间RM587-RM19784杂合、背景纯合的一个F_7单株,即剩余杂合体,这种材料相当于近等基因系材料配对杂交产生的F_1,自交得到由221个株系
本研究的目的是构建带有IGF-1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简称 GFP)基因的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双启动子转移载体。 首先,根据苜蓿银纹夜蛾和家蚕的核型多
以成熟果实中不同葡萄糖/果糖(G/F)类型的6个桃品种(G/F≈1品种:‘冈山白’、‘山一白桃’和‘燕红’;高G/F品种:‘张黄7号’、‘龙246’和‘临白7号’)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地卷属(Peltigera)和肺衣属(Lobaria)为中型至大型叶状地衣,分别是真菌界(Fungi)子囊菌门(Asco mycota)茶渍纲(Leca no ro myce tes)地卷目(Peltigerales)地卷科(Peltigeracea
香豆素类物质是苯丙酸内酯(环酯)类化合物,绝大部分高等植物通过次生代谢途径都能合成。研究表明,香豆素类物质是花椒体内最重要的化感物质,系统研究香豆素类物质的作用机理有助于理解和最终解决花椒连作障碍。本文通过研究香豆素对几种植物种子特别是苜蓿种子萌发、苜蓿幼苗初级氮同化的影响,从生理生化角度揭示香豆素的作用方式,为花椒连作障碍的解决和化感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香豆素
板栗疫病菌/低毒病毒系统是研究植物病原真菌致病机制以及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优秀模型。Cyclophilin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肽酰脯氨酸顺反异构酶,也是免疫抑制剂CsA的细
褐口蘑(Agaricus brunnecens Peck)别名:香口蘑、褐蘑菇、褐鳞蘑等,是口蘑的一种,其菇盖表皮细胞含有褐色素呈黄褐色,多纤维状鳞片,故得名褐蘑菇或者褐鳞蘑菇,属担子菌门,层菌
波动率是对资产收益不确定性的衡量,它代袁了资产的风险。由于波动率在投资分析、风险管理以及期权定价等方面的重要性,近20年来一直是金融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回顾了条件异方差波动率理论的发展演变,包括波动率函数形式的扩展(对称性波动率、非对称性波动率以及长记忆波动率)和条件分布形式的扩展(逆高斯分布、非对称混合正态分布等)两个方面,并对在实际中如何计算和预测波动率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