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能源和资源的日益短缺,开发新能源和综合利用矿物资源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热点。本文将冶金、能源、材料等领域联系起来,提出了综合利用钛铁矿(或废料)制备新能源材料—磷酸铁锂和钛酸锂的新思想,并对钛铁矿冶金和材料制备的物理、化学过程及原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采用机械活化—盐酸常压浸出法对钛铁矿进行了选择性浸出。结果表明,机械活化可以细化钛铁矿的粒径,增加颗粒表面的粗糙度,从而增大其比表面积;机械活化可以破坏钛铁矿晶粒的完整性,并产生大量晶格缺陷,使晶格膨胀。上述行为均能强化钛铁矿浸出。最优条件下Ti的浸出率仅为1.07%,Si几乎不被浸出,而Mg、Al、Mn和Ca的浸出率均在95.5%以上,最终Ti和Si富集在渣中,其它元素进入浸出液。将上述富钛渣直接煅烧得到了品位高于90wt.%的人造金红石。首次以H2O2为配位剂将Ti从富钛渣中浸出,最优条件下Ti的浸出率达98.9%。将配位浸出液直接加热制备了颗粒粗大(2~5μm)且含少量Si的过氧钛化合物。同样以配位浸出液为反应物,在加热前添加适量的NaOH模板剂,不仅防止了颗粒团聚,得到纳米级针球状的过氧钛化合物,而且还成功地将Si除去;将该过氧钛化合物在400~800℃下煅烧制备了线状(长100~200nm)和棒状(长200-500nm,宽约20~40nm)的TiO2,其纯度高达99.3%。将模板剂改为LiOH,制备了纳米级片状(长宽约100~200nm)的过氧钛化合物,同时也成功地将Si除去。首次以过氧钛化合物为前驱体制备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Ti5O12。结果表明,以针球状和片状的过氧钛化合物为前驱体制备的Li4Ti5O12均为单一的尖晶石结构,其电化学性能优良,二者在0.1C倍率下的首次充电比容量分别达到158.5和161.6 mAh·g-1,且均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用溶度积原理计算了钛铁矿浸出液中各元素在磷酸盐体系下的初始沉淀pH值。结果表明,当Fe的总浓度为0.25 mol·L-1时,Fe、A1和Ti产生沉淀的初始pH值分别为0.318、0.728和0.784,而Mg、Mn和Ca形成沉淀的初始pH值均在3.4以上。在pH=2.0和P/Fe=1.1的条件下,首次从钛铁矿浸出液制备了FePO4-2H2O。结果表明仅有少量的Ti和Al进入沉淀,而其它元素均保留在溶液中。以上述FePO4·2H2O为前驱体制备了单一橄榄石结构的Ti-Al共掺杂LiFePO4,其粒径为50~500 nm,该样品在1C、2C和5C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1.3、140.1和122.9 mAh·g-1,循环1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9.2%、99.8%和95.9%。首次研究了Ti-Al共掺杂对LiFePO4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对Ti、Al及Ti-Al掺杂的机理作了较深入的研究。XRD及Rietveld精修结果表明,适量的Ti、Al及Ti-Al掺杂不会破坏LiFePO4的晶体结构,当掺杂量较低时,Ti优先占据Li位,Al优先占据Fe位;当掺杂量较高时,Ti、Al均同时占据Li位和Fe位,且可能产生杂相。SEM表明少量的Ti、Al掺杂能有效抑制LiFePO4颗粒团聚,而Al掺杂量过高反而促使LiFePO4颗粒团聚;对于双掺杂样品,在总掺杂量一定(2mol%)时,LiFePO4的形貌受Al/Ti比的影响不大。HRTEM表明Ti、Al和Ti-Al掺杂LiFePO4的晶粒表面都均匀地包覆着一层几纳米厚的无定形碳膜,且晶粒之间有纳米碳网相连。各样品的晶格清晰,但晶格中均存在缺陷,这些缺陷是由于离子掺杂引起。通过研究电极动力学,发现Tu Al单掺杂时,LiFePO4的Li+扩散系数和交换电流密度均随着掺杂量的升高而先增大后减小;但对于双掺杂样品,当总掺杂量一定而Ti/Al比变化时,其动力学参数并无明显差异。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适量的Ti、Al及Ti-Al掺杂均能极大地改善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对于双掺杂样品,在总掺杂量一定(2mol%)时,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受Al/Ti比的影响较小。首次以钛白副产物硫酸亚铁为原料,用选择性沉淀的方法制备了含少量Tu Al和Ca的FePO4-2H2O,并以它为前驱体制备了多元金属(Ti、Al、Ca)掺杂的LiFePO4。XRD及Rietveld精修结果表明LiFePO4为单一的橄榄石相,多元金属掺杂导致其晶格中产生Li空位。该样品在0.1C、1C和5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61、145和112 rnAh·g-1,其循环性能优异。本方法为硫酸法钛白企业产生的大量硫酸亚铁废渣提供了一条新的处理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