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环境下西北地区草地地上碳储量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qingqing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地是西北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在碳循环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异常敏感。近几十年来,西北地区气候由暖干向暖湿化转型,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断增大。如何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草地植被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地上碳储量(Aboveground Biomass Carbon,ABC)是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参数。在变化环境背景下,开展对草地地上碳储量的研究,有助于更好评价西北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陆地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不同驱动因素对草地生态系统相对贡献。本文利用遥感估算、LPJ(Lund-Potsdam-Jena model)模型模拟和实测ABC数据,研究了1993-2012年间西北地区草地地上碳储量时空特征及变化趋势,并基于同时期气象数据和残差法,分离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草地地上碳储量变化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从空间分布特征看,西北地区草地地上碳储量的分布呈现空间异质性,整体上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遥感估算的草地地上碳储量平均值为53.62 g C·m-2。而LPJ模型模拟的草地地上碳储量的年均碳密度为68.85 g C·m-2,高于遥感估算的值。从时间变化特征来看,西北地区草地地上碳储量在近20年呈增加趋势。六类草地类型中地上碳储量波动幅度各不相同,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温带草甸和高寒草甸的地上碳储量未呈现显著地变化趋势,而高寒草原的地上碳储量则显著增加。(2)总体上草地地上碳储量与气温呈现负相关关系,与降水呈现正相关关系。不同草地类型的地上碳储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只有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地上碳储量与气温为正相关性,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比较干旱的草地生态系统与降水显著正相关。当气温相对变化为-2℃、-1℃、1℃、2℃时,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和温带草甸的地上碳储量随着气温的升高而降低,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的地上碳储量随着气温的升高增加。当降水相对变化为-20%、-10%、10%、20%时,全部类型草地的地上碳储量随着降水相对变化的增加呈增长的趋势。(3)气温、降水和草地地上碳储量的累积曲线在2000年之前表现出一致的生长变化,而草地地上碳储量的年累积曲线在2000年之后普遍高于气温和降水。两者的差异,表明人类活动对西北地区草地地上碳储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从总体上看,近20年来,西北地区草地面积呈不断退化的趋势,2000年以后草地退化的趋势缓慢了很多。1990-2000年,西北地区草地面积减少了16783 km2,2000-2010年,西北地区草地面积减少了8408 km2。2000以来实施的一系列生态工程对土地利用变化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通过因地制宜造林种草,增加西北地区植被的变绿趋势。(4)通过构建草地变化区域中各种情形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相对作用的计算和评价方法,利用残差法定量分析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草地地上碳储量的影响。在1993-2012年期间,草地地上碳储量呈轻微的增加趋势,由于草地植被恢复西北地区草地地上碳储量增加了49.22 Tg C。由于草地退化,研究区草地地上碳储量下降了32.51 Tg C。总而言之,1993-2012年,西北地区草地地上碳储量增加了16.71 Tg C。(5)对1993-2000年和2001-2012年不同时间段进行不同驱动因素在西北地区草地地上碳储量变化过程中相对作用的定量化分析。结果发现,1993-2000年间,西北地区草地地上碳储量变化趋势以退化为主,草地地上碳储量减少了15.86 Tg C。2001-2012年间,西北地区草地地上碳储量变化趋势以恢复为主,草地地上碳储量增加了31.57 Tg C。总体看来,在1993-2000年间,由于不合理放牧等人类活动导致草地地上碳储量呈现退化的趋势。随着2000年后生态工程的实施,促进草地地上碳储量在2001-2012年间呈现增长的趋势。
其他文献
本研究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强毒株进行了细胞传代培养致弱试验。制备了抗PEDV的单克隆抗体。利用双抗体夹心法原理,运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初步建立了猪流行性腹泻(PED)的
令UT2(F)为域F上主对角线上元素为0,1的全体二阶上三角矩阵在矩阵乘法下构成的半群;UTn(T)为热带半环T=R∪{-∞}上全体n阶上三角矩阵在矩阵乘法下构成的半群;UT2(F)为域F上主
本文采用环糊精主体与多氟烷基取代硅(Ⅳ)酞菁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自组装多氟烷基硅(Ⅳ)酞菁-环糊精(CD)纳米超分子光敏剂。研究其光物理性质以及药物控制竞争释放和光控制释
沉默信息调控因子2样蛋白3(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3,SIRT3或Sirtuin3)是线粒体内的主要去乙酰化酶,在调节人类及啮齿类动物脂代谢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但对反刍类动物脂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L.)是栽培大豆(Glycine max L.)的祖先,原产于东亚,从俄罗斯东部到中国南部都有广泛分布,这使得野生大豆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野生大豆在人类驯化和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显著,自然地质灾害频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加强灾害预防、应急响应、重建与恢复等问题的重要性。灾后重建作为城市规划学者重点参与的部分,其发展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存储的发展,对功能器件的低成本、高效率和低功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用作信息处理和传递的材料均集中在金属磁性材料,但是金属材料在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焦耳热,这将增大了器件的功耗并使得器件的寿命降低。因此,寻找一种可以降低器件功耗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材料是至关重要的。微波铁氧体由于其高电阻率、低的涡流损耗等优异性能而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广泛研究兴趣,并被广泛用于高频和自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高、最大的高原,它的隆起深刻影响了亚洲地质地貌格局以及全球气候变化。高原周缘山系是响应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过程最敏感的部位,因此对高原周缘山地隆升过程和机制的研究成为近十年来地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祁连山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被认为是最晚卷入高原的山体。晚新生代以来祁连山构造变形活跃,是高原东北向生长的最前缘,是研究高原隆升扩展机制的理想区域。祁连山地区的河流地貌、沉积学、磁性地层学和
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及能源短缺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发展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能源动力技术已成为相当迫切的任务。在诸多新兴的能源技术中,基于电催化反应体
随着新能源系统的大规模应用,电化学储能技术作为辅助新能源发电的关键手段也得到了发展,其运行状态分析和故障预测的相关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电池储能系运行过程中,储能单元